是否想知道更多桃園廠房或工業地物件資訊,或是您有任何疑問, 請您交給 詠騰工業不動產團隊(曾治緯) 專營桃園工業地廠房買賣及出租服務,不論是工業用地、工業廠房、工業廠辦大樓、農地廠房、物流廠房、天車廠房,各種坪數/各種規格的物件最齊全 土地的專營種類有工業用地、重劃區建地、商業區建地等, 廠房的專營種類有RC廠房、鋼構廠房、SRC廠房、鋼骨結構廠房等, 專營桃園各區農地:桃園農地、蘆竹農地、新屋農地、楊梅農地、新屋農地、楊梅農地、觀音農地、龜山農地、八德農地、平鎮農地, 地標區域還有八德交流道、台61快速道路、楊梅交流道/青埔機場捷運區 還有各大工業區工業地廠房買賣及出租;龜山工業區、幼獅工業區、平鎮工業區、中壢工業區、觀音工業區、大園工業區等、桃園科技園區 整個大桃園地區內的桃園區、龍潭區、大溪區、八德區、龜山區、中壢區、楊梅、新屋區、青埔區(桃園高鐵)、蘆竹區(南崁)、大園區全都有 還有擁有最新資訊,並為所有賣家提供最大曝光買賣在各大如591、Yes319、Houseinfo HouseFun、HouseWeb(HW)、熱門房屋ppt、買房ppt等平台, 詠騰工業不動產團隊(曾治緯),您的需求即是詠騰工業不動產團隊最大的服務目標. 聯絡電話:0981-681-379 歡迎來電 Line ID : 803033 營業地址: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391號(點我開啟 Google 導航)
LOGO

📉限貸政策升級!房市降溫+工業地產交易創新高,投資人必讀

  • 工商新聞 2025/06/24
  • 分享到

📄 目錄

  1. 📈 引言:央行打房政策全面啟動、房市轉冷與工業地產逆勢成長

  2. 💸 信貸管制重點解析

  3. 🏠 房市量價變化:從加熱到降溫

  4. 🏢 商用、土地與工業地產交易趨勢分析

  5. 🗂️ 數據表格:2024 Q1 – 2025 Q1 比較

  6. 💡 央行政策的市場影響與未來評估

  7. 🏗️ 觀點與建議:政府、銀行與投資人各自優化方向

  8. 🏁 結論與未來展望


📈 引言|央行打房政策全面啟動、房市轉冷與工業地產逆勢成長

中央銀行於2024年9月19日召開理監事會議,宣布維持重貼現率在2%,同時持續推動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提高存款準備率0.25%,重點包括:第二戶貸款成數下調至5成、第一戶無寬限期措施擴大至全國,其嚴厲程度遠超市場預期 。

這些政策旨在遏止投機與囤房行為,將資金從住宅市場抽離。然而,2025年前3季土地與商用不動產交易總額高達新台幣2,860億元,年增6%,其中工業地產交易額跳漲至515億元,年增289%,顯示製造業與自用型買方強力承接市場。

未來數季住宅市場恐面臨買氣回檔、銀行授信嚴格、建商購地趨於保守。但在金融資源收緊環境下,工業地產將持續成為最強資金出口之一


💸 信貸管制重點解析

台灣中央銀行自2024年9月起全面啟動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針對住宅與不動產市場進行更嚴謹控管,此次管制內容相較前幾波明顯加重,主要包含:

📌 第二戶購屋貸款成數降至5成,且適用範圍由六都擴及全國
代表即使在非都會區,只要購置第二間住宅,最高貸款成數上限即為5成,且須於核貸時明確登載借款人名下不動產數量。

📌 第三戶(含)以上與法人購屋及高價住宅,貸款成數降至3成
高價住宅依區域不同設定標準,例如台北市逾7,000萬元、高雄市逾4,000萬元,凡購買該級距房產,最高貸款成數降為3成,直接壓縮高資產族群囤房與法人避稅購屋空間。

📌 名下有屋者首購取消寬限期
過去即使名下已有一戶住宅,再購買第一戶貸款仍可享有1~3年的寬限期,如今限縮為無寬限,從第一期即需還本,增加投機客與換屋族財務壓力。

📌 調升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
銀行需保留更多資金備用,進一步擠壓不動產授信額度,有效壓縮房市資金槓桿。

這些措施皆意在遏止囤房、炒房與投資型需求,導正資金流向實體產業與民生經濟領域。


🏠 房市量價變化:從加熱到降溫

📊 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與房價指數統計:

年度 全國買賣移轉棟數 季增率 台北市住宅價指數 台中市價指數 高雄市價指數
2024 Q2 34,500 +3.1% 147.2 132.8 125.6
2024 Q3 29,200 -15.3% 146.5 131.4 124.8
2024 Q4預估 <29,000 下修 微幅修正 小跌 小跌

🏡 市場現象:

  • 2024年第四季買賣移轉棟數已跌破3萬大關,進入量縮價撐階段。

  • 中高價產品率先修正,跌幅約7~12%,台北市信義計畫區、高雄美術館特區修正最明顯。

  • 首購與自住需求持穩,預售案成交件數支撐價格不致急跌。


🏢 商用、土地與工業地產交易趨勢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商用、土地、工業地產成交概況:

類型 成交總額(億元) 年增率
商用不動產 958 +6%
土地交易 1,902 +100%
工業地產 515 +289%

📈 觀察重點:

  • 工業地產成為最大亮點:受惠於半導體、伺服器機房、自動化製造廠投資潮,大型製造業者如台積電、聯發科、南亞科持續擴產,加上供應鏈自用需求強勁,推升工業地產成交金額較去年同期暴增近3倍。

  • 商辦市場資金萎縮:因壽險、投資法人受限於收益率門檻及限貸政策,採觀望態度,法人型資金幾近退出商辦交易市場,造成成交金額與件數大幅下滑58%。

  • 土地市場逆勢熱絡:建商為因應後市房價及土地取得困難,反向大量包地,尤其台中七期、桃園青埔、南科二期周邊交易踴躍。


🗂️ 數據表格:2024 Q1 – 2025 Q1 比較

項目 2024 Q1-Q3 2025 Q1 區間年增率/季增率
全台土地+商用不動產 2,860億元 (+6%)
商用不動產總額 958億元 287億元(Q1) Q1年減37%
工業地產 515億元(+289%)  
土地成交額 1,902億元(+100%2023) 469億元(Q1)
銀行不動產放款比率 37.5%(升) 37.1%(降)  
銀行法第72-2比率 接近30%上限

💡 央行政策的市場影響與未來評估

🏘️ 住宅市場:量縮價穩,高價區域壓力增大

受到央行連續多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影響,台灣住宅市場進入明顯量縮階段。依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2024年Q3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年減達12%,其中雙北、桃園、新竹跌幅最為明顯。尤以高價蛋黃區段,如台北信義、大安、內湖,2024年上半年交易量大減近18%,顯示高價投資型產品買氣退燒明顯

不僅如此,受限貸令影響,第二戶以上貸款成數降至5成,名下有屋者的第一戶貸款也取消寬限期,導致投資性資金紛紛撤出住宅市場。房價雖短期內未大幅修正,但價格鬆動現象已在高價標的顯現,根據信義房價指數觀察,高價區段2024年第四季跌幅約落在7%~15%之間,反映市場投機性買盤退場壓力。

相對來說,中低總價產品受首購族與自用型買方支撐,價跌空間有限,但成交量亦較去年減少510%。2025年上半年若央行未降息,房價修正機會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預期中價位產品可能回跌至20222023年價位帶,回歸理性。


🏗️ 商用與土地市場:工業地產強勢領漲,壽險法人退出觀望

儘管住宅市場買氣降溫,商用與土地市場2024年表現仍具韌性。據世邦魏理仕統計,2024年Q1~Q3全台大型土地及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新台幣2860億元,年增6%。主要動能來自土地交易熱絡及科技製造業自用型買方。

其中,工業地產表現尤為亮眼,2024年前3季累計交易金額達515億元,年增高達289%。半導體、AI伺服器、電動車關聯產業擴廠需求強勁,成為市場資金主力。多家科技大廠,包括台積電、緯創、廣達等於中南部科學園區與產業園區大舉獵地,支撐成交金額攀升。

反觀商辦市場受限於貸款成數下調、壽險業法定投報率維持2.97%,法人買盤幾乎停滯,自2025年1月起已超過6個月未有保險公司出手,導致商辦交易年減達58%。壽險法人持續退場觀望,顯示高收益門檻壓力與租金成長乏力問題日益浮現。


💵 信用風險:放款比率逼近警戒,金融控管壓力加劇

截至2024年8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放款占總放款比率升至37.5%,距離法定上限40%已相當接近。根據央行統計,目前已有數家大型銀行的房貸占比超過37%,部分區域性銀行甚至突破38%。

面對金融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部門,央行除調升存款準備率外,2024年9月宣布第七波限貸措施,並啟動金檢小組專案查核,強化不動產授信總量管理。市場預期,2025年房貸成長動能將全面下滑,建商資金調度困難,首購族則須留意銀行貸款審核標準日益嚴格。


🏗️ 觀點與建議:利率風險控管與投資策略調整

📌 購屋族與首購者

儘管台灣仍維持2%重貼現率,處於歷史偏低水準,但金融機構放款態度日趨保守,利率優惠空間收窄。建議首購族應注意銀行信用條件與首付款儲備,避免高負債比,優先挑選中低總價、自用標的,減少利率上行風險衝擊。

📌 建商與地產開發商

建商應避免高價囤地與大量購地動作,現階段宜聚焦都市更新、都更案、危老整建與工業地產開發。工業地產自用需求強勁,租售穩定,具長線保值潛力,是市場當前最穩健的投資板塊。

📌 銀行與金融監理單位

建議建立動態放款限額管理系統,依區域與產品別調整房貸配額,避免資金過度集中高風險區段,同時保留對首購、自用型買方與企業自用廠辦貸款空間,維持市場基本需求動能。

📌 政府與央行

雖然目前管制力道成效漸現,但仍應密切監測市場成交與信用風險變化,適度調整政策方向,避免過度緊縮導致市場信心崩盤,影響建築業與金融體系穩定。


🏁 結論與未來展望

台灣房市已正式進入量縮價穩轉折期。2024年央行接連實施第六、七波限貸,搭配升準,成功打擊投機型買盤,減少房價泡沫風險。預期2025年住宅市場成交量將持續下滑,高價區段壓力最大,中價位產品可能回跌至2022~2023年水準。

相對地,工業地產與土地市場因製造業擴產需求支撐,預期短中期仍具強勢表現,成為資金避風港。未來一年內,央行降息機率有限,房貸利率將維持偏高水準,銀行授信標準將更為嚴格。

在金融政策收緊與景氣趨緩環境下,台灣不動產投資正逐漸回歸理性,唯有聚焦自用、高質投資型產品與自用工業廠辦,方為可持續的中長期投資主軸。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若您有任何疑問或建議,歡迎留下您寶貴的建議,我們將盡速與您聯繫,感謝!


如果您有關於本網站的物件;或與工業不動產的買賣、租賃、或估價相關的問題,請利用下列的表格與我們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