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這座以科技聞名、人文薈萃的城市,對於知識的渴求從未止歇。新竹市總圖書館的重建,無疑是市民引頸期盼的重大建設,不僅是提供閱覽服務的場所,更承載著知識傳承、文化交流的使命。
舊總圖早已空間不足,無法承載日益成長的借閱與活動需求,因此在2019年市府推動原址重建,設計結合地上四層、地下兩層的複合功能大樓,期許打造出符合智慧城市形象的「數位化圖書館」。此案由中央與地方共同挹注14.7億元經費,可說是近年來新竹市最重要的文化建設之一。
然而,自2022年歷經12次流標後好不容易發包,兩年光陰悄然過去,市民期待見證一棟嶄新圖書館崛起的畫面,卻只看到圍籬與地下工程遲遲無法完成,主體建築連鋼構都未見,現場始終未見「拔地而起」的氣勢。市議員楊玲宜直言:「2027如期啟用恐怕是跳票!」市民也紛紛質疑,這樣的行政效率,能否如期交出成果?
為何一個本該成為城市文化指標的建設,竟成為進度停滯、民意不安的爭議焦點?工程是否真的卡關?問題卡在哪裡?施工單位、市府與中央的角色又扮演得是否稱職?本文將深入剖析新竹市新總圖重建案的現況、癥結與挑戰,並透過制度分析與實務建議,嘗試為這項備受關注的文化工程找到突破與破局之道。
📝 目錄
🏡 新總圖重建案概覽:願景與現況
⏳ 工程進度「停滯」:兩年未見起色的四大關鍵因
📊 新竹市新總圖工程進度與挑戰總覽
💡 觀點與建議:加速推進新總圖建設的策
🚀 結論:展望新總圖的未來,共同迎接知識新時代
🏡 新總圖重建案概覽:願景與現況
新竹市總圖書館的重建計畫始於2019年,選定原址進行重建,規劃打造一座地上4層、地下2層的現代化圖書館。除了提供豐富的視聽閱讀空間,更考量地方需求,特別增設地下停車場,以緩解市區停車壓力。這項總經費高達14.7億元的建設,由中央與地方共同挹注,彰顯了各界對於提升新竹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視與投入。
⏳ 工程進度「停滯」:兩年未見起色的四大關鍵因素
儘管新總圖的願景宏大,但現實卻是,自2022年成功發包至今,工程進度似乎停滯不前,鐵皮護欄圈地兩年,卻始終未能見到建築本體拔地而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項重大建設遲遲未能推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關鍵因素進行深入分析:
⚔️ 疫情與貿易戰:原物料飆漲與缺工潮的雙重打擊
全球性的COVID-19新冠疫情以及美國、大陸貿易戰,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深遠影響。台灣也未能倖免,尤其是在營建產業,面臨著 原物料飆漲 與 缺工潮 的雙重打擊。
原物料飆漲: 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使得營造成本大幅增加。這不僅壓縮了廠商的利潤空間,也可能導致原有的預算不足以支應實際的施工費用,從而影響廠商投標意願,甚至在得標後也面臨資金壓力。
缺工潮: 疫情期間,許多產業受到衝擊,加上台商回流設廠,科技大廠紛紛擴建廠房,對人力需求大增。這使得原本就面臨勞動力短缺的營建業更加雪上加霜,難以找到足夠的工人投入施工,進而延緩工程進度。
新竹市作為科技重鎮,科技大廠的建廠需求更是加劇了當地營建業的缺工問題,使得新總圖的工程面臨更大的挑戰。
📜 標案流標魔咒:12次流標背後的困境
在成功發包之前,新竹市新總圖重建案曾歷經 12次流標 的窘境。這充分反映了營造廠商對於承接此案的疑慮與觀望。流標的原因可能包括:
預算與市場行情脫節: 標案的預算可能未能充分反映當時的市場行情,特別是在原物料飆漲與缺工潮的背景下,如果預算不足以提供合理利潤,廠商自然不願貿然投標。
工程複雜度與風險評估: 大型公共工程往往具有較高的複雜度與風險,尤其是有地下室設計的項目,涉及地質、管線等不確定因素。廠商在評估後,若認為風險過高,也會選擇不投標。
廠商能量考量: 承接如此規模的工程,需要具備足夠的資金、技術與人力。在整體營建市場吃緊的情況下,大型廠商可能已承接其他工程,無力再投標;小型廠商則可能因能量不足而卻步。
12次流標無疑是新總圖工程初期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它不僅耗費了大量行政資源,更直接導致了工程啟動的延宕。
🔗 地下管線遷移:錯綜複雜的隱形挑戰
根據新竹市政府文化局的回應,目前工程進度緩慢的主因是 地下管線遷移。這是一個在舊址重建項目中常見但又極其複雜的問題。
錯綜複雜的管線網絡: 城市發展歷史悠久,地下管線系統往往是層層疊疊、錯綜複雜的。這些管線可能包括電力、電信、自來水、污水、瓦斯等,它們的確切位置、深度、走向,甚至是所有權單位都可能不明確。
遷移協調難度高: 每一條管線都屬於不同的權責單位,例如台電、中華電信、自來水公司、瓦斯公司等。要進行遷移,需要與各單位逐一協調,確認遷移路徑、時間表和相關費用。這是一個耗時耗力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的延遲都可能導致整個工程進度受阻。
未知的潛在風險: 在開挖過程中,隨時可能遇到圖資上沒有標示的舊管線,或是破損、老舊的管線,這些都需要現場即時應變處理,進一步增加了施工的不可預測性。
新總圖比舊總圖增加了地下停車場的設計,意味著需要更深層的地下開挖,這也使得地下管線遷移的複雜度倍增。儘管文化局表示目前最棘手的管線問題已梳理完畢,但這段過程無疑是導致工程進度緩慢的關鍵因素。
🏢 市府內部協調:人事傾軋是否影響效率?
新聞報導提及「竹市府近期人事傾軋,若要緊盯各項重大建設,不妨由代理市長 或祕書長主持跨局處會議,加強局處間協調以增加市府與廠商的橫向聯繫,藉此有望減少本位主義,以有效解決營造廠商施工問題,進一步提升行政效率。」這段描述暗示了 市府內部協調 可能存在問題。
本位主義: 當各局處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橫向聯繫與合作時,很容易產生「本位主義」,導致資源分散、效率低下。對於像新總圖這樣需要多個局處(文化局、都發處、工務處等)協同合作的重大建設,如果協調不暢,將嚴重影響決策與執行效率。
人事穩定性: 人事傾軋或頻繁的人事異動,可能導致政策延續性不足,以及決策鏈條不夠穩固。新任官員需要時間熟悉業務,也可能對前任的決策有不同看法,這些都可能對重大建設的推進產生負面影響。
缺乏專責統籌: 如果沒有一個高層級、有權威的專責單位或個人來統籌協調新總圖這樣的重要建設,各局處之間的溝通障礙將難以克服,廠商在遇到問題時也可能無所適從,導致問題堆積,無法及時解決。
雖然市府文化局強調將加強進度控管並定期開會管控,但若內部協調機制未能真正順暢運作,這些措施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 新竹市新總圖工程進度與挑戰總覽
為了更清晰地呈現新竹市新總圖的工程現況與挑戰,我們將其整理成以下表格:
項目 | 描述 | 現況/挑戰 | 影響 |
工程名稱 | 新竹市圖書館總館重建案 | 規劃中、施工中 | 期待中的知識殿堂 |
建築設計 | 地上4層、地下2層(含地下停車場) | 地下設施結構搭建中 | 需克服深層開挖挑戰 |
經費規模 | 新台幣14.7億元 | 中央與地方共挹注 | 資金壓力與成本控管 |
規劃啟動 | 2019年 | 已啟動 | 計畫延宕數年 |
發包時間 | 2022年(歷經12次流標) | 已成功發包 | 前期耗時長,反映外部困境 |
目前進度 | 約28.6%(停留在地下設施結構) | 遠低於預期 | 引發民眾與民代質疑 |
主要障礙 | 地下管線遷移 | 錯綜複雜,耗時費力 | 影響深層結構施工進度 |
外部因素 | 疫情、中美貿易戰、台商回流、原物料飆漲、缺工潮 | 持續影響營建成本與人力供給 | 提高工程難度與不確定性 |
內部因素 | 市府內部協調(人事傾軋、本位主義) | 影響橫向聯繫與效率 | 可能阻礙問題解決與進度推進 |
預計完工 | 2026年底 | 市府目標 | 需加強進度控管以確保實現 |
預計開館 | 2027年中 | 市府目標 | 需取得使用執照後方可開館 |
💡 觀點與建議:加速推進新總圖建設的策略
面對新竹市新總圖重建案的諸多挑戰,以下提出幾點觀點與建議,希望能協助市府加速推進工程進度,回應市民期待:
🤝 建立高效跨局處協調機制
📰 建議: 市府應立即建立一套高效、透明的 跨局處協調機制。
專案小組與高層統籌: 成立由代理市長或秘書長親自主持的「新總圖建設專案小組」,成員包含文化局、都發處、工務處、財政處、主計處等相關局處首長。定期召開高層級會議,而非僅限於業務層級會議,以確保所有重大決策都能獲得即時且有效的推動。
定期檢討與問題解決: 會議應著重於檢討工程進度,並針對工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例如管線單位協調、預算追加、勞務合約等)進行跨局處討論,並當場拍板解決方案。避免問題層層上報、延宕處理。
打破本位主義: 強調「專案導向」而非「局處本位」,鼓勵各局處從大局出發,為新總圖的建設貢獻力量。透過明確的責任分工與獎懲機制,提升協作效率。
外部專家參與: 邀請具有大型公共工程管理經驗的外部專家學者,作為專案小組的顧問,提供專業意見,協助市府識別潛在風險並提出解決方案。
📈 加強工程進度管控與透明化
🗓️ 建議: 市府必須加強對營造廠商的 工程進度管控,並提高資訊 透明度。
明確里程碑與獎懲機制: 與營造廠商重新檢討並設定清晰、可量化的工程里程碑,並將其納入合約。對於按時達標的給予獎勵,對於延遲的則依合約規定執行罰則。
現場監工與即時回報: 強化現場監工力量,確保營造廠商依照進度計畫施工。建立即時回報機制,讓現場監工人員能將遇到的問題(例如施工面困難、物料供應問題、人力不足等)即時上報專案小組,以便快速應變。
定期公開進度報告: 除了內部管控,更應定期向市民公布新總圖的工程進度報告,說明實際進度、面臨的挑戰以及市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可以透過市府官網、社群媒體或新聞稿等方式發布,增強政府透明度,也能有效回應民眾疑慮。
設置互動平台: 考慮設立一個新總圖專案的互動平台,讓市民可以方便地查詢工程進度、提出疑問或建議,建立雙向溝通管道。
💲 審慎評估並因應外部環境變數
🌐 建議: 市府應 審慎評估 外部環境變數對工程的影響,並預先擬定應對策略。
物價變動彈性條款: 在未來與廠商簽訂合約時,應更靈活地考量物價變動的風險。可以考慮加入物價指數調整機制,當原物料價格波動超過一定幅度時,允許合約金額彈性調整,以降低廠商的經營風險,提高其投標意願。
勞動力策略: 主動與勞動部及相關職訓單位合作,探討如何緩解營建業的缺工問題,例如鼓勵本地人才投入、引進外籍勞工等。也可在招標文件中,要求廠商提出合理的勞動力配置計畫。
建立應變基金: 考慮在專案預算中預留一部分應變基金,以應對突發狀況,例如地下管線遷移中遇到的未預期情況,或是物料價格的超預期上漲,避免因資金問題導致工程停擺。
👂 傾聽民意,強化溝通
🗣️ 建議: 市府應 積極傾聽民意,並與民眾進行 有效溝通。
定期舉辦說明會: 除了線上公布,也可定期舉辦實體或線上的說明會,邀請民意代表、當地居民、關心新總圖的團體參與,直接面對面說明工程進度、回答問題。
回應媒體與民代質疑: 對於媒體報導和民意代表的質疑,市府應以積極、透明的態度回應,而非被動解釋。及時澄清不實資訊,並說明已採取的改進措施。
展現決心與信心: 市府團隊應對新總圖的建設展現出堅定的決心與信心,讓市民感受到市府正在全力以赴推動這項重要建設,而非僅是敷衍了事。
🚀 結論:展望新總圖的未來,共同迎接知識新時代
新竹市新總圖圖書館的重建,不僅是一項公共工程,更是新竹市民對於知識與文化渴求的具體展現。儘管目前的工程進度引發外界擔憂,但我們仍應相信,透過市府團隊的積極作為、橫向協調的強化,以及各界共同的監督與支持,這項重大建設終將克服萬難,如期甚至提前完工。
新總圖的落成,將為新竹市民提供一個現代化、功能齊全的知識交流與學習空間,它將不僅僅是閱讀的場所,更是城市文化的匯聚點、創新思維的孵化器。我們期待,當這座嶄新的知識殿堂拔地而起,新竹市將能邁向一個更具文化底蘊、更富智慧活力的嶄新時代。
此刻,我們呼籲新竹市政府,正視當前挑戰,採取果斷措施,加速推進新總圖的建設進度。讓市民的等待,最終能化為對新總圖落成的喜悅與驕傲。新竹的未來,需要一個嶄新的知識燈塔,照亮每一個愛書人的心,也點亮新竹城市的文化新篇章。
您對於新竹市新總圖的建設還有哪些期待或建議呢?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