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想知道更多桃園廠房或工業地物件資訊,或是您有任何疑問, 請您交給 詠騰工業不動產團隊(曾治緯) 專營桃園工業地廠房買賣及出租服務,不論是工業用地、工業廠房、工業廠辦大樓、農地廠房、物流廠房、天車廠房,各種坪數/各種規格的物件最齊全 土地的專營種類有工業用地、重劃區建地、商業區建地等, 廠房的專營種類有RC廠房、鋼構廠房、SRC廠房、鋼骨結構廠房等, 專營桃園各區農地:桃園農地、蘆竹農地、新屋農地、楊梅農地、新屋農地、楊梅農地、觀音農地、龜山農地、八德農地、平鎮農地, 地標區域還有八德交流道、台61快速道路、楊梅交流道/青埔機場捷運區 還有各大工業區工業地廠房買賣及出租;龜山工業區、幼獅工業區、平鎮工業區、中壢工業區、觀音工業區、大園工業區等、桃園科技園區 整個大桃園地區內的桃園區、龍潭區、大溪區、八德區、龜山區、中壢區、楊梅、新屋區、青埔區(桃園高鐵)、蘆竹區(南崁)、大園區全都有 還有擁有最新資訊,並為所有賣家提供最大曝光買賣在各大如591、Yes319、Houseinfo HouseFun、HouseWeb(HW)、熱門房屋ppt、買房ppt等平台, 詠騰工業不動產團隊(曾治緯),您的需求即是詠騰工業不動產團隊最大的服務目標. 聯絡電話:0981-681-379 歡迎來電 Line ID : 803033 營業地址: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391號(點我開啟 Google 導航)
LOGO

⚡地方拒絕設儲能案場?專家提「地區差別電價」新解方!

  • 工商新聞 2025/08/04
  • 分享到

📘 文章導覽|快速掌握本文重點

  • 🔍 引言:儲能案場抗爭升溫,政策該如何應對?

  • 🏞️ 地方抗爭案例總整理

  • ⚠️ 民眾疑慮解析:安全、認知與風險

  • 📊 儲能設備安全新規與技術演進

  • 💡 地區差別電價可行性分析

  • 🏗️ 政策觀點與配套建議

  • ✅ 結論:打開儲能與地方合作的關鍵鑰匙


🔍 引言:儲能案場設置困境浮現,政策力道是否到位?

台灣在追求 2050淨零碳排 的宏大願景下,能源轉型已是國家發展的必然方向。其中,儲能設施 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能有效解決再生能源間歇性的問題,確保電網穩定運行,更是夜間供電與提升電力韌性的關鍵基石。然而,令人擔憂的是,近期台灣各地 儲能案場的設置卻頻頻遭遇阻礙,地方抗爭活動此起彼伏。這不僅拖慢了能源轉型的進程,也反映出在政策推動上,仍存在著深層次的挑戰。

面對民眾對儲能設施安全性日益增長的疑慮,以及地方政府在民意壓力下的謹慎態度,整個產業界正焦急地呼籲中央政府,應更積極地介入,透過 電價獎勵機制與完善的法規引導,共同尋求創造政府、產業與地方居民 三贏 的解決方案。這場關於儲能的爭議,實質上是台灣在邁向綠色未來的道路上,如何平衡國家發展需求與地方社會共識的縮影。我們必須深入探討,當前的政策力道是否足夠?又該如何有效化解這些阻力,讓儲能這項關鍵技術能順利落地,為台灣的能源永續發展鋪平道路?這正是我們今日必須正視且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 地方抗爭案例總整理:六大儲能案場設置受阻一覽

案場名稱 設置地點 業者 土地性質 抗爭原因 最新進度
牛潮埔案場 高雄楠梓 三地能源 丁種工業地 鄰近住宅、民意反對 市府要求撤案
柳營儲能案場 台南柳營 匯泉能源 乙種工業區 民眾質疑安全 多次說明會仍未解決
新營儲能案場 台南新營 盛群儲能 工業用地 憂爆炸風險 正在協調中
桃園中壢案場 桃園中壢 未公開 工業區與住宅夾雜 地主轉售意願變低 開發延遲
彰化和美案場 彰化和美 自設案場 工業用地 區域選舉干擾 無法啟動
嘉義民雄案場 嘉義民雄 新創儲能 工業用地 民意代表反對 地方溝通中

⚠️ 民眾抗爭的核心疑慮:安全、爆炸與心理陰影

🔥 為什麼民眾對儲能有「爆炸焦慮症」?

  • 部分早期三元鋰儲能系統曾發生熱失控

  • 火災與延燒事件成為新聞焦點

  • 社區居民對「未知技術」普遍不信任

💥 民眾常見質疑

  • 距離住宅不到100公尺會不會有風險?

  • 電池爆炸或延燒怎麼辦?

  • 誰來負責災害損失?


📊 儲能安全規範全面升級:你所不知道的技術真相

🧯 新版儲能安全規範 2022 上路

規範項目 原始標準 新版標準
國際認證 無明確規範 必須符合 IEC61850、UL9540
驗證週期 初次設置即可 每兩年強制重新驗證一次
熱失控控制 無明確措施 必須具防爆板與熱遮斷機制
電池類型 三元鋰為主 推廣磷酸鋰鐵電池

🛡️ 先進系統的五大安全設計

  1. 磷酸鋰鐵電池,熱穩定性高

  2. 結構上設計防爆板與熱絕緣

  3. 系統模組獨立防火分隔

  4. 自動抑爆灑水系統

  5. 雲端即時監控與預警通報


💡 「地區差別電價」政策:誘因還是爭議?

📌 什麼是「地區差別電價」?

指針對儲能設施設置配合度高的縣市、鄉鎮,提供用電折扣或產業電價優惠。

📈 實施差別電價的潛在好處

  • 提高地方民眾與議員支持度

  • 彌補非都市區的土地價值落差

  • 吸引企業投資綠能集中區域

⚠️ 可行性與挑戰

優勢 潛在風險
促進地方合作 恐引發用電公平爭議
提高儲能建設效率 必須依賴立法或專案補貼
減少都會區土地取得壓力 對台電長期財務平衡需再評估

政策觀點與產業建議:轉型需要整合思維,共創能源未來

隨著台灣堅定邁向 2050淨零碳排 的宏偉目標,儲能設施無疑是這場能源轉型戰役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不僅能有效平抑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確保電網穩定,更能為尖峰用電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然而,當前頻繁出現的 「鄰避效應」(Not In My Backyard, NIMBY) 抗爭,如同當頭棒喝,反映出台灣在推動儲能政策時,仍存在政策設計與社會溝通上的顯著缺口。這迫使政府與業界必須跳脫傳統的單一思維,從 制度設計、安全認證、社會參與到空間規劃 等多個面向進行系統性整合,方能擘劃出一條真正可行、永續且具韌性的轉型路徑。


🏛️ 政府角色建議:制度與溝通雙軌並進,打造信任基礎

政府在儲能轉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引導與協調角色。唯有透過周延的制度設計與真誠的社會溝通,方能有效化解民怨,為儲能設施的佈建奠定堅實的信任基礎。

強化公眾教育與資訊公開平台,消弭認知落差

資訊不透明是滋生恐懼與誤解的溫床。政府應主動出擊,建立一個 全國性、一站式的儲能資訊查詢平台。這個平台應涵蓋:

  • 環評進度與審核細節:公開透明的審核流程,讓民眾了解設施對環境的影響評估。

  • 設施規模與技術細節: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儲能技術原理、設施規模及預期效益,破除神秘感。

  • 安全檢測報告與認證:定期公布第三方公正單位的安全檢測報告,並詳細說明所採用的國際與國內安全標準,強化安全信心。

  • 事故通報與應變機制:建立清晰的事故通報流程與緊急應變預案,並定期進行演練,讓民眾了解若發生意外,政府與業者將如何迅速有效應對。

透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消除資訊不對稱所造成的恐慌心理,讓民眾對儲能設施有更全面、客觀的認識。

設立中央-地方協商機制,落實公民參與

儲能設施的選址與佈建,絕非中央單方面的決策。借鑒都市計畫委員會的成功經驗,政府應設立一個 「能源基礎設施諮詢平台」,或類似的 中央-地方協商機制。這個平台應賦予地方政府與當地居民實質的參與權與話語權,讓他們能夠:

  • 參與選址規劃:在規劃初期即納入地方意見,共同評估潛在場址的適宜性,而非等到拍板定案後才被告知。

  • 表達疑慮與訴求:提供暢通的溝通管道,讓居民的疑慮能被直接傾聽,並獲得實質回應,避免「黑箱作業」的指控。

  • 共同制定回饋方案:透過協商,讓地方社區能參與回饋金或地方發展基金的運用討論,確保回饋機制真正符合當地需求。

透過此機制,儲能設施的佈建將從「上而下」的指令式轉變為「由下而上」的共識式,大幅降低抗爭發生的可能性。

儲能設施專法與SOP制度化,提供明確規範

目前儲能設施在法規面仍存在模糊地帶,導致各地標準不一,也讓業者無所適從。政府應加速制訂一部 全國統一的儲能設施專法,並配套建立標準作業程序(SOP),明確規範:

  • 儲能用地類型與分類:依據設施規模、技術類型等,明確劃定適宜的土地使用分區,並納入 國土空間計畫 中進行整體考量。

  • 設置間距規範:針對不同類型的儲能設施,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距離與隔離帶標準,特別是與住宅區、學校、醫院等敏感設施的距離。

  • 安全與緊急應變標準:統一各項安全指標,包括消防、防爆、電磁輻射等,並要求業者制定完善的緊急應變計畫,並定期與地方消防、醫療單位進行聯合演練。

  • 退役與回收機制:提早規劃儲能設施的生命週期管理,包括電池回收與設施退役的環保處理,確保永續發展。

將儲能案場納入國土空間計畫,使其不再是「見縫插針」的零星佈建,而是有「區位妥善規劃」的國家重要基礎設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選址爭議。


🧭 產業建議:安全先行、社會參與為本,共創雙贏局面

面對社會疑慮與抗爭,儲能業者也需轉變思維,從單純的建設方轉變為社區的合作夥伴,將安全與社會責任擺在核心位置。

選址避開高密度住宅區,主動規劃綠帶緩衝區

為降低鄰避效應,業者在初期選址階段就應主動展現誠意與遠見:

  • 優先考慮爭議較低地點:可運用既有的工業區、科學園區、電廠或變電站周邊土地等,這些地區通常具備較佳的電力基礎設施,且距離民宅較遠,抗爭風險相對較低。

  • 與社區保持適當距離:即便在非住宅區,也應避免將儲能案場設置於距離民宅過近的土地,盡可能拉開安全間距。

  • 主動規劃綠帶與環境美化:在案場周邊規劃 寬闊的綠帶緩衝區,種植景觀樹木與植栽,不僅能發揮隔音、降溫、美化環境的效果,也能提升社區居民的接受度。同時,透過圍籬設計與外觀美化,將儲能設施融入周邊景觀,減少視覺上的突兀感。

運用ESG融資與地方社會對話機制,建立共享經濟模式

企業永續發展(ESG)已是全球趨勢,儲能業者應善用ESG資金,將其引導至地方社區回饋,創造 「儲能共享經濟」 的正向循環:

  • 社區設施改善計畫:將部分營收或ESG資金投入社區公園、圖書館、道路等公共設施的改善,直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 教育與學校合作:與當地學校合作,提供能源教育課程、獎學金或實習機會,培養未來能源人才,同時也讓年輕一代理解儲能的重要性。

  • 地方就業創造:優先僱用當地居民參與儲能案場的建設、營運與維護工作,創造在地就業機會,讓社區居民從儲能發展中直接受益。

  • 在地特色發展基金:與社區共同討論,將部分回饋金用於支持地方特色產業、文化活動或觀光發展,讓儲能成為地方繁榮的助推力。

透過這些實質回饋,可以有效連結儲能案場與地方發展,讓居民感受到「共好」的正面效益。

提升設施透明度與參觀參與機制,增進了解與信任

消除民眾對未知設施的恐懼,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透明度,並提供實質參與機會:

  • 定期開放民眾參訪:舉辦「儲能開放日」或定期導覽活動,讓民眾親身走入設施,了解其運作原理、安全設備,由專業人員解說並解答疑惑。

  • 舉辦社區說明會與專家座談:定期舉辦公開說明會,邀請獨立第三方專家、學者參與,從客觀角度分析儲能的安全性與效益,並與居民進行面對面溝通。

  • 模擬演練與災害應變展示:舉辦結合消防、醫療單位的災害應變模擬演練,並邀請社區居民觀摩,展示業者在緊急情況下的應變能力,讓居民感受到安全保障。

這些主動且透明的互動機制,有助於減少錯誤認知與不實謠言,讓社區居民感受到實際的安全與可控性,進而建立互信關係。


✅ 結論:建立共識,才能為能源轉型「儲」出空間,共繪永續藍圖

儲能設施並非洪水猛獸,而是穩定綠電輸配、確保夜間供電、提升電網韌性的 關鍵基礎工程。在當前政策尚未完全到位、社會仍處於觀望階段的關鍵時刻,我們更需要政府與產業攜手合作,以 安全為底線、溝通為橋梁、誘因為推力,化解民眾對未知風險的疑慮。

唯有透過 誠意與創新的參與模式,將儲能設施視為社區發展的一部分,讓民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根本上解決「不是你家就是我家」的抗爭困境,才能真正為台灣的能源轉型創造出穩固的韌性與充足的發展空間。這不僅是技術的轉型,更是一場 社會共識的建立過程。我們能否成功擘劃台灣的永續未來,取決於我們能否共同面對挑戰,攜手為能源轉型「儲」出更多可能。

您認為,除了上述建議,還有哪些創新的社會溝通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化解民眾對於新型能源設施的疑慮呢?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若您有任何疑問或建議,歡迎留下您寶貴的建議,我們將盡速與您聯繫,感謝!


如果您有關於本網站的物件;或與工業不動產的買賣、租賃、或估價相關的問題,請利用下列的表格與我們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