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唾液快篩受歡迎的原因
🧬 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原理比較
⚠️ 使用唾液快篩的 3 大關鍵步驟
📊 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敏感度比較表
🧠 專家觀點與策略建議
💡 2025 年快篩發展趨勢與建議
🔮 結論與未來展望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快篩已成為家庭自我檢測的重要工具。鼻咽快篩因靈敏度較高而被廣泛使用,但採檢過程需將棉棒深入鼻腔,對小朋友、長者甚至部分成年人來說,常造成不適、咳嗽、流淚等情況。為降低檢測痛苦,衛福部近期核准韓國製唾液快篩在部分藥局販售,方便民眾免受戳鼻之苦。
然而專家提醒,唾液快篩雖然舒適,但若忽略三大前置操作步驟(暫停飲食、漱口清潔、等待唾液分泌),容易導致檢測失準,漏檢率明顯高於鼻咽快篩。因此,本文將深入分析:
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原理與靈敏度差異
正確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
專家觀點與建議
市售快篩選擇與未來發展趨勢
類型 | 採檢原理 | 採檢方式 | 真實世界靈敏度 | 優點 | 缺點 |
---|---|---|---|---|---|
😷 鼻咽快篩 | 抗原檢測 | 棉棒深入鼻腔 | 約70% | 靈敏度高、漏檢率低 | 採檢不適、可能咳嗽、流淚 |
💧 唾液快篩 | 抗原檢測 | 吐唾液於採檢管 | 臨床試驗約60%,真實世界可能更低 | 舒適、不需醫護操作、降低飛沫風險 | 靈敏度低、漏檢率高 |
💡 解讀:
每100位感染者中,唾液快篩可能漏掉約40人,而鼻咽快篩漏檢約30人。
雖然唾液快篩操作舒適,但靈敏度仍不如鼻咽快篩。
暫停飲食、飲水與抽菸
快篩前30分鐘避免進食或抽菸,以防唾液中物質干擾檢測。
漱口與清潔口腔
用清水漱口,吐痰並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確保樣本乾淨。
等待唾液自然分泌
口腔內停留約1分鐘,收集自然分泌的唾液,再加入萃取液測試。
專家提醒:若跳過任一步驟,可能造成偽陰性,影響檢測結果可靠性。
步驟 | 詳細操作 | 注意事項 |
---|---|---|
1️⃣ 暫停飲食與抽菸 | 測試前 30 分鐘停止進食、飲水或抽菸 | 避免污染唾液,影響檢測結果 |
2️⃣ 漱口清潔口腔 | 測試前 30 分鐘先漱口、吐痰,保持口腔乾淨 | 減少食物或黏液干擾 |
3️⃣ 收集唾液 | 口腔內靜待 1 分鐘,分泌唾液後吐入採樣漏斗 | 唾液與萃取液充分混合,滴入測試盤 10-15 分鐘後讀取結果 |
提醒:若忽略以上步驟,唾液快篩靈敏度可能大幅下降。
快篩種類 | 臨床靈敏度 | 真實世界靈敏度 | Ct值可檢出範圍 | 優點 | 缺點 |
---|---|---|---|---|---|
鼻咽快篩 | 70% | 70% | Ct ≤ 30 | 靈敏度高,漏檢率低 | 採檢不適 |
唾液快篩 | 60% | 55-60% | Ct ≤ 23~24 | 舒適、易操作 | 靈敏度低,漏檢率高 |
唾液 PCR | 80%+ | 80%+ | Ct ≤ 30 | 舒適、高靈敏度 | 成本較高,需要實驗室處理 |
首選檢測方式
鼻咽快篩仍然是家庭快速檢測的首選,主要原因在於其靈敏度相對較高,能夠在早期感染階段就檢測出病毒,降低漏檢風險。專家建議民眾在出現症狀或接觸高風險者後,應優先使用鼻咽快篩確認感染狀態。
舒適採檢的替代方案
對於小朋友、老人或對鼻咽採檢特別敏感的人群,唾液 PCR 是更佳的選擇。唾液 PCR 同樣檢測核酸,靈敏度高達80%以上,與鼻咽 PCR 相當,且採檢過程簡單、無侵入性,降低心理與生理不適。
注意採檢細節
民眾在使用唾液檢測時,需遵守「三步驟原則」:測試前30分鐘避免飲食與抽菸、口腔漱清乾淨、唾液停留1分鐘後再採樣,才能確保檢測準確度。
真實世界追蹤
專家建議,政府應定期追蹤市售快篩在真實世界中的靈敏度,透過臨床樣本比對 PCR 結果,監控產品效能。這有助於及時淘汰不合格產品,確保民眾使用安全。
產品下架與限制標準
針對靈敏度低於70%的快篩產品,應立即限制其銷售或要求下架。美國已採用類似標準,靈敏度不足的產品將無法再供應市場,有效降低漏檢風險。
數據管理與智慧監控
未來可結合智慧檢測平台,如手機 App 即時回報檢測結果,統計疫情動態與產品效能,並提供政府決策參考。
社區篩檢策略
醫療機構可將唾液 PCR 用於兒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及社區高風險族群的篩檢,減少醫護人員操作壓力,也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快篩與 PCR 結合
透過快篩初篩與 PCR 確診相結合,可兼顧檢測速度與準確度。例如,快篩結果陽性者立即 PCR 確認,陰性者若有高風險暴露仍建議 PCR 檢測,形成二道防線。
醫療教育與公民意識
醫院應加強民眾對快篩與 PCR 的差異與適用場景教育,讓社區居民了解何時使用哪種檢測方式最有效。
舒適、快速、準確兼具
未來快篩產品應朝向兼顧舒適性、快速性與檢測準確性的方向,例如改良唾液 PCR 或研發高靈敏度抗原檢測。
智慧數據管理
檢測結果可即時回傳至手機 App 或政府健康平台,統計社區篩檢狀況、產品效能,提升疫情防控效率。
社區篩檢優先策略
將兒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列為優先篩檢族群,透過學校、長照機構及社區診所部署唾液 PCR,減少疫情爆發風險。
後市場監測
每季更新市售快篩真實世界靈敏度資料,結合臨床樣本檢測結果,確保產品持續符合防疫需求。
全球參考案例
國外如美國、日本及韓國,均已建立快篩後市場追蹤制度,透過真實世界資料淘汰低效產品,確保疫情監控可靠性。
唾液快篩因舒適便利而受到市場關注,但其靈敏度仍低於鼻咽快篩,尤其在早期感染與低病毒量個體中漏檢風險較高。若要兼顧舒適性與準確性,唾液 PCR 是更佳選擇。
民眾、醫療機構與政府應注意以下要點:
選擇合適檢測工具:依風險、年齡與身體狀況選擇鼻咽快篩或唾液 PCR。
定期更新監測數據:政府應建立快篩後市場追蹤機制,定期發布真實世界靈敏度。
推廣智慧健康管理:結合 App 與雲端資料,掌握社區疫情與檢測效率。
未來快篩產品應朝向「舒適、快速、準確」三者兼具的方向,保障全民防疫安全,並與公共衛生政策、社區篩檢策略及智慧健康管理結合,打造更完善的防疫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