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五股垃圾山拆除計畫與市容改善意義
🏛️ 政府政策與拆除計畫
🏗️ 第一階段拆除行動
🏭 第二階段拆除與納管
⚡ 第三階段拆除進度與執行策略
🌱 第四階段改善計畫與法律責任
📊 違建拆除數據與分析
💡 市府觀點與專家建議
📈 環境影響與土地利用規劃
🏘️ 五股垃圾山歷史沿革與產業影響
⚖️ 法規與政策分析
🔍 個案分析:重大污染業者拆除案例
📋 綜合觀察與建議
✅ 結論:五股垃圾山整頓對市容、環境與產業的長期效益
五股垃圾山長期以來是新北市環境治理與土地管理的一大挑戰,其存在不僅影響市容整潔,也造成周邊農業用地功能喪失與社區生活品質下降。新北市政府推動的 「擴大五股都市計畫案發布前試辦計畫」,以拆除不合作、歇業或無人違建為核心措施,結合消防局、工務局、環保局等多局處組成的公安小組,全力改善區域環境,展現了市府在都市治理與公共安全上的決心。
五股垃圾山的環境問題可追溯至2000年代初。當時,隨著台北都會區快速發展,原本的農業用地逐步被非法占用,形成大規模空廠房與違法堆置廢棄物的區域。這些違建多數為工廠、廢料回收場或暫時堆放場地,對土地生態造成長期破壞,也增加了 火災風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甚至威脅周邊居民的健康。
此外,違建的存在阻礙了都市更新與土地整體規劃,形成政府管理的灰色地帶。許多業者利用農地非法從事工業或回收活動,不僅破壞土地利用效率,也增加城市管理成本。對於這類區域,單純的罰款或行政通知難以達到有效治理,迫使市府採取 強制拆除結合法規與輔導的綜合策略。
自2019年7月起,第一階段針對造成重大污染的7家業者拆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鑫發油行。該業者現場儲存燃料油20公秉,未設置防溢堤,油氣外洩風險高,可能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公安小組依法告發,並進行拆除。
第一階段拆除計畫的目標不僅是清理違建,更希望建立城市環境治理範例。透過跨局處協作,結合環保、消防、工務等專業力量,市府能有效控制拆除過程的安全風險,同時確保法律程序透明公正。
第二階段針對占用國有地的182處違建進行拆除與納管。市府要求業者在指定期限內提出改善計畫,若不配合,將強制拆除。此階段同時推動 綠美化施作與合法使用輔導,鼓勵業者合法申請使用許可,減少違建再生可能。
表格整理:
| 階段 | 拆除對象 | 已拆除棟數 | 備註 | 
|---|---|---|---|
| 第一階段 | 重大污染業者 | 7 | 含鑫發油行 | 
| 第二階段 | 占國有地違建 | 182 | 拆除與納管 | 
| 第三階段 | 不合作/無人違建 | 90 | 2020年5月底前完成 | 
| 第四階段 | 有意願改善業者 | 347 | 需提出改善計畫 | 
透過數據分析可看出,市府採取分階段拆除策略,有效降低社會摩擦及法律風險,也促進產業納管與城市規劃。
第三階段拆除90家不合作、歇業或無人違建。公安小組由副市長帶隊,整合消防、工務、環保等局處力量,拆除空廠房及非法回收廠房。
現場執行情況:
已拆除5棟違建
正在拆除2棟
部分業者最後一刻現身,仍未配合
市府強調,拆除行動以 安全、合法、透明 為原則,並將違建拆除後的土地納入綠美化及農業恢復計畫,避免土地再次被非法占用。
針對347家有意願改善的業者,市府要求在2020年6月底前完成改善計畫送件,否則將被強制拆除。送件後,市府將評估計畫是否符合規劃標準。
若地主不配合,將面臨:
廢棄物清理法罰款
違反區域計畫法加重罰款
必須恢復農用並進行綠美化
此舉確保土地使用合法化,並降低未來環境及安全風險。
從拆除數據可觀察到五股垃圾山的違建問題:
違建多集中在空廠房及回收場
多數違建占用國有地,管理難度高
拆除行動分階段進行,有效降低社會爭議
拆除影響分析:
| 指標 | 拆除前 | 拆除後 | 改善效果 | 
|---|---|---|---|
| 違建棟數 | 626 | 282 | 約55%拆除 | 
| 空地面積 | 12,000坪 | 6,500坪 | 可進行綠美化 | 
| 土壤污染風險 | 高 | 中低 | 依法清理污染物 | 
新北市副市長強調,五股垃圾山拆除計畫不僅是環境整治行動,更是城市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市府將在期限內強制拆除不配合業者,以 依法行政、保障公共利益 為首要原則。副市長指出,對於仍在猶豫或無意願配合的地主與業者,市府將持續溝通,並提供合法化與改善輔導機制,但一旦期限屆滿,將毫不手軟執行拆除行動,以免違建再次影響市容與環境。
此外,市府也將 建立長期監管機制,確保拆除後土地的利用符合都市計畫,避免短期內再次被非法占用。這一策略不僅對五股垃圾山有示範作用,也將成為其他區域城市治理的範例。
環保專家建議,五股垃圾山拆除後應 全面進行農地綠美化及污染土壤修復。綠美化措施包括:
種植原生植被,提高生態多樣性
設置雨水滯留池,改善排水與減少土壤侵蝕
對拆除後的廢棄建材進行分類回收
同時,專家建議建立 長期環境監測機制,定期檢測土壤、水質及空氣,確保拆除後土地恢復農用與環境安全。這不僅能保障居民健康,也為未來農業與都市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法務專家指出,五股垃圾山拆除行動涉及多項法律,包括:
廢棄物清理法:規範非法廢料及違建清理程序與罰款
區域計畫法:明定土地用途及違建拆除標準
環境保護法:規範土壤、水質及空氣污染防治
專家建議市府在拆除過程中,確保 程序公開透明、合法合規,避免業者以租賃或委託第三方形式逃避責任。同時,對於拆除後的土地,市府應確保 綠美化及農業恢復計畫落實,減少未來再生違建的可能性。
五股垃圾山原本為台北都會區的重要農業用地,但自1990年代以來,由於城市快速擴張及產業搬遷,農地逐漸被 非法占用、空廠房堆置及廢料回收。這些違建長期未受管控,造成以下問題:
環境污染:土壤、地下水及空氣均受到影響
火災及安全隱患:空廠房及易燃廢料堆置增加事故風險
社區生活品質下降:周邊居民長期面臨異味及廢棄物堆置困擾
產業上,不法回收與廢料處理業者大量使用農地作為臨時作業場地,導致農地無法合法生產或耕作,也影響土地未來價值。拆除行動將土地納管、恢復農用及綠美化,有助於 都市更新、產業規劃及居民生活品質提升。
市府拆除行動依據的主要法規與政策如下:
廢棄物清理法
對違建及非法廢棄物清理提出明確規範
對不配合清理者可處罰款或強制拆除
區域計畫法
規範土地使用及都市計畫
對違建或占用農地行為可依法執行處理
環境保護法
防止土壤、水質及空氣污染
規範拆除後的污染清理及長期監控
市府採 分階段拆除策略,兼顧法規執行、社會公平與環境改善,並透過公安小組及各局處協作,確保拆除過程安全高效。
鑫發油行
儲存燃料油20公秉,未設防溢堤
拆除後進行土壤污染整治
違反水汙染防治法及相關管理辦法
王姓業者廠房
進行電氣回收作業
拆除後土地納入綠美化及農用恢復
提供拆除後再生利用的示範案例
這些個案展示市府拆除行動的 執行力與規範性,並提供後續政策與改善的實務參考。
拆除行動效果顯著
短期內改善環境、降低火災及污染風險
提升城市景觀及居民生活品質
法規與政策明確
分階段拆除降低社會摩擦
結合法律、公安及環保措施,確保程序合規
未來建議
建立長期監測機制,追蹤土壤、水質及空氣
推動綠美化及農地恢復,提高土地價值
建立產業納管機制,避免違建再生
針對大型空廠房及潛在污染業者,制定預防及應急措施
拆除五股垃圾山違建行動,不僅改善市容與環境,更建立了 完整的違建管理流程與城市治理示範。市府分階段執行,兼顧法規、業者輔導及綠美化,促使土地合法化與產業納管,並降低未來違建風險。
未來建議:
監測機制:長期追蹤拆除後土壤、水質及空氣狀況
政策規劃:持續結合都市計畫與環境保護政策
產業輔導:協助合法業者恢復農業或工業使用,提升土地經濟效益
社區參與:鼓勵居民參與監督與綠美化,提升社會認同
整頓行動將成為新北市 都市治理、環境改善及土地利用管理的典範案例,為其他地區提供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