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永康工業區綠色永續與教育結合
🏫 校園生態池建置背景與目標
🌿 生態池植物選擇與水質淨化功能
🔧 專業團隊導入技術與教學支援
🎓 校園教育與學生參與體驗
📊 效益分析與成果展示
💡 觀點與策略建議
🏁 結論與未來展望
隨著永康工業區逐步推動「綠色永續與循環經濟計畫」,崑山科技大學工程學院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團隊積極響應,落實「向下扎根、合作共生」的理念,將環境教育引入中小學校園,打造兼具教育與環境保護功能的生態園區。永康工業區作為台灣南部重要的產業重鎮,過去在工業發展過程中雖促進地方經濟,但也面臨環境負荷增加、水資源利用壓力及生態多樣性減少等挑戰。崑大USR團隊認為,教育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希望透過「校園生態示範」的方式,將環保知識與實務技能直接帶給下一代,從而培養學生成為未來具備環境責任感的公民。
此次與裕文國小合作的校園生態池建置計畫,不僅提供學生實作平台,還強調「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教育理念。透過這個小型生態池,師生可以觀察水生植物如何自然淨化水質、如何吸引昆蟲與小型生物、如何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從而直觀理解生態系統運作的原理。更重要的是,生態池同時融入水資源循環利用概念,示範如何將雨水或經過處理的生活廢水淨化後再使用,為校園提供可持續的水源,並培養學生對水資源保護的責任感與實際操作能力。
在計畫執行過程中,USR團隊結合多領域專業知識,將工程技術、環境監測與能源管理融入校園教育中。例如,環工系的教授提供中水系統設計與水質淨化的專業指導,機械系的教授推廣空氣污染偵測技術及數據分析方法,而能源管理方面則協助學校及社區理解節能減碳的重要性。透過這種跨領域整合,生態池不僅是一個靜態的自然景觀,而是一個動態的學習實驗室,能讓學生透過觀察、記錄、分析與實作,全面理解環境保護的核心概念。
此外,這個校園生態池也具有社區教育的功能。家長、居民及其他學校師生可參觀生態池,透過導覽與互動活動,學習水資源管理、植物生態以及生態環境監測的方法。透過這種校園與社區的互動,生態池計畫進一步延伸了教育效益,將環保理念由校園擴展至社區,形成區域性永續教育示範效應。
綜上所述,崑大USR團隊與裕文國小合作建置的校園生態池,是一個結合教育、環境保護與社區參與的綜合性示範計畫。它不僅幫助學生理解生態系統、水質淨化及環境永續的重要性,也提供實際操作與觀察的平台,進一步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環境責任感、具備永續思維的新一代公民。同時,生態池也將成為永康工業區綠色永續教育的重要示範點,推動地方產業、學校與社區之間的共生合作,為台灣南部地區的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提供寶貴的範例與經驗。
裕文國小位於永康區,校園面積有限,但師生對水生植物及水質維護實務知識相對不足。崑大USR團隊透過專業指導,規劃防水生態池,引入水中植物與中水系統,結合教學課程,打造小型生態園區。
此次建置活動還包括:
教師及學生的實作教學
生態池維護與水質監測
學校綠化與生態多樣性提升
生態教育落地化:讓學生實際參與生態池建置,學習水質淨化與植物生態功能。
提升校園綠化:增加生態多樣性,吸引昆蟲及小型動物,創造活潑校園環境。
推動水資源循環利用:引導學生了解雨水及生活廢水再利用,培養永續思維。
跨領域教育整合:結合工程、環工、機械與能源管理,建立完整生態教育體系。
| 植物名稱 | 功能 | 生態效益 | 備註 |
|---|---|---|---|
| 菖蒲 | 水質淨化 | 吸收水中氮磷、抑制藻類 | 易於校園栽種與維護 |
| 香蒲 | 水質淨化 | 過濾懸浮物,提高水質透明度 | 可定期修剪再利用 |
| 光冠水菊 | 蜜源植物 | 吸引蝴蝶與蜜蜂,增加生物多樣性 | 提供生態觀察與教學素材 |
林龍富教授指出,菖蒲與香蒲可有效改善水質,而光冠水菊提供蜜源,吸引蝴蝶及其他授粉昆蟲,提升生態豐富性。學生可透過觀察昆蟲活動、測量水質指標,學習量化數據分析,理解生態系統運作原理。
生態池的成功運作需持續維護,建議採用以下方式:
定期採收枯萎植物,保持水質清潔與植物生長活力。
監測水質指標:pH值、溶氧量、濁度等,並與學生進行記錄與分析。
設計學生輪值制度:學生分組負責每日觀測與簡單維護,培養責任感。
教育延伸活動:結合實驗與課程,教導學生如何改善水質及維護植物生態功能。
崑大USR團隊採取跨領域協作模式,將工程技術與教育相結合:
環工系:中水淨化及再利用系統導覽,介紹如何將雨水或廢水經過淨化後再使用。
機械系:空氣污染偵測光達系統,提供環境監測數據,輔助校園與社區環境教育。
能源管理:推廣節能減碳方法,協助校園及廠商檢測電力使用效率。
生態池數據化:學生可利用感測器測量水質變化,進行數據分析與課堂討論。
實驗與課程結合:透過課程設計與遊戲化教材,將環境保護知識融入學習活動。
跨領域協作:工程、環工、機械、能源與教育系統互相整合,提升學習效果。
USR團隊定期到永康區其他中小學進行環境教育宣導。
教師可借鑑裕文國小生態池建置經驗,將其作為校內綠色教育示範。
長期推動跨校交流與學生互訪,建立校際生態教育網絡。
學生每日或每週觀測水質指標,如 pH 值、溶氧量、濁度、植物生長狀況及昆蟲數量,並進行數據記錄與圖表分析。這些活動不僅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也讓他們親身感受生態系統運作。
學生參與生態池維護工作,包括:
植物修剪與種植
清理池水與浮游生物監測
水質淨化操作與淨水設備使用
透過實作,學生理解水資源管理及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培養環境責任感。
USR團隊設計結合課程的遊戲化教材,例如:
「生態護理挑戰賽」:學生分組進行水質檢測與植物護理比賽
「水資源循環任務」:模擬廢水淨化及再利用過程
「昆蟲觀察任務」:追蹤蜜蜂與蝴蝶訪花行為,計算授粉效率
遊戲化學習讓學生在趣味中掌握環境知識,並提高參與度與記憶效果。
| 指標 | 建置前 | 建置後 | 變化 |
|---|---|---|---|
| 水中氮磷濃度 | 高 | 降低 30% | 顯著改善水質 |
| 校園綠化率 | 12% | 18% | 提升生態多樣性 |
| 昆蟲種類數 | 5 種 | 15 種 | 生態豐富性提升 |
| 植物生長健康度 | 中 | 高 | 植物生命力提升 |
| 項目 | 說明 | 成果 |
|---|---|---|
| 學生環境意識 | 課程+實作 | 顯著提升 |
| 實作能力 | 植栽與水質管理 | 學生參與率 95% |
| 教材應用 | 綠色教材 + 遊戲化學習 | 教學活潑有趣 |
| 科學數據分析 | 水質監測與記錄 | 形成完整數據分析能力 |
| 項目 | 說明 | 成果 |
|---|---|---|
| 校園參訪 | 家長與社區居民 | 參訪人次增加 40% |
| 社區教育 | 環保宣導活動 | 促進永康區環境意識 |
| 永續教育平台 | 學生創作作品 | 校園與社區共同學習 |
結合課程與實作:生態池與數據分析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實際操作與觀察。
學生輪值制度:建立長期維護機制,讓學生參與維護與管理。
跨校交流:將裕文國小經驗推廣至其他學校,擴大教育影響力。
循環水資源管理:未來可導入生活廢水與雨水再利用系統,確保旱季水源充足。
水質監測數據化:建立長期水質監測資料庫,供校園與科研使用。
植物多樣性與生態豐富性:引入更多蜜源植物與水生植物,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
社區開放日:邀請家長及居民參與生態池觀察與教學活動。
永康工業區合作:與廠商合作,推動環保教育與綠色實踐。
綠色教育推廣平台:建立校際與社區網絡,分享教材與實作經驗。
崑大USR團隊與裕文國小合作的校園生態池,不僅提升校園環境與生態多樣性,也將永康工業區綠色永續理念向下扎根。透過跨領域技術導入、學生實作參與及社區互動,未來可擴展至更多學校,打造綠色教育生態網絡,成為區域永續發展典範。
未來計畫包括:
生態池與再生水系統整合:使用生活廢水經淨化後再利用,實現全年度水資源穩定供應。
觀察站與數位化監控:安裝傳感器與攝影監控,提供學生即時數據與環境變化分析。
校際生態教育交流:建立區域性生態教育平台,讓學生進行跨校觀察與研究,分享經驗與成果。
生態教育教材升級:增加互動式教材與遊戲化課程,提升學習趣味與知識吸收率。
透過這些措施,裕文國小生態池將不只是校園綠化,而是成為永康區教育、環境與社區永續發展的核心示範基地,實現教育與永續共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