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海事工程是國內綠能發展的核心基礎。根據英國工程顧問公司 4C Offshore 報告,全球風力最強的 20 個離岸風場中,就有 16 個位於台灣海峽,顯示台灣在風能資源上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離岸風電不僅提供穩定且可再生的電力來源,也是台灣能源轉型與碳排放減量的重要支柱。
北科大與中興工程合作,採取產學結合模式,整合學術研究、工程實務及技術應用,目標在於:
培育具備跨領域技術能力的專業人才
完善離岸風電產業鏈,從設計、施工、運維到電力併網
推動本土化及國產化技術,提高國際競爭力
支援國家能源政策與減碳目標,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離岸風電重要中心
此次合作不僅涵蓋風機設計、海事工程、電力系統和運維管理,還將建立完整的離岸風電技術驗證平台,形成理論與實務雙軌並進的教育模式,為產業注入新動能。同時,透過實際工程案例與數據分析,學生將能在現場學習,掌握離岸風電從施工、監測到運維的完整流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全球離岸風電裝置容量持續增長,2024 年預計達到 80GW
歐洲、亞洲及北美為主要市場,其中台灣海峽風資源排名世界前列
風速穩定,平均 7~9 m/s
可開發海域約 3,500 km²
目標 2035 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 10GW
需掌握海事工程、結構設計、電力併網及智能監測系統
本土化技術與國產設備是降低成本與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北科大與中興工程簽署「離岸風電技術發展及工程科技應用技術交流產學合作備忘錄」,涵蓋六大合作方向:
本土場址環境調查
設備製造與施工驗證
設備運維管理驗證
設備即時監測系統整合
離岸風機工程設計驗證技術
國內風場驗證管理制度
中興工程具備彰濱工業區實務經驗
北科大整合國內外監測技術,進行遠端即時結構健康診斷
共同培養具備跨領域核心技術的離岸風電專業人才
北科大工程、機電及電資三大學院聯合開設微課程:
離岸風機工程調查與施工
離岸風機支撐結構分析與設計
離岸風電電力電子技術
綠能電力併網評估
腦機介面系統與應用
培養掌握離岸風電全流程的人才
強化學生對風電設備即時監測與安全診斷能力
提升本土產業技術國產化及自主設計能力
| 技術領域 | 應用 | 技術重點 |
|---|---|---|
| 結構設計 | 支撐結構、基礎設計 | 強度、耐久性、海象適應 |
| 電力系統 | 併網及變電站 | 電能轉換、輸送效率、併網安全 |
| 即時監測 | 遠端監測、健康診斷 | 傳感器整合、資料即時分析 |
| 運維管理 | 維護與檢修 | 設備壽命延長、成本控制 |
遠端即時監測系統提升設備安全性
結合實務設計與數據分析,強化本土工程驗證
培養學生跨領域整合能力,促進產業技術升級
英國目前全球離岸風電容量最大,技術成熟
成功整合海事工程、電力併網及遠端監測系統
提供人才培訓與研發資源,形成完整產業鏈
啟示:台灣可借鑑其跨領域整合及政策支持模式
北海與波羅的海海域風場開發成功
產業鏈從製造、施工到運維均高度自動化
強化風電核心技術的國產化與在地化
啟示:本土化技術與設備國產化是降低成本與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主要風場:台中港、彰濱工業區、桃園沿海
台灣海峽風資源優越,平均風速達 7~9 m/s
政府政策支持離岸風電設置目標 10GW(2035 年)
本土產學合作與跨領域培訓對技術落地至關重要
本土風場環境調查與數據分析
設備製造與施工驗證
運維管理驗證及風電系統可靠性評估
即時監測系統整合與健康診斷
離岸風機工程設計驗證
國內風場驗證管理制度建構
遠端監測系統可即時掌握風機健康狀態
結構與電力系統驗證確保離岸風機安全
學生參與產學專案,提升實務操作能力
形成本土人才與技術孵化平台
| 課程名稱 | 內容重點 | 技術應用 |
|---|---|---|
| 離岸風機工程調查與施工 | 場址勘查、施工計畫 | 海洋測試、施工規範 |
| 支撐結構分析與設計 | 結構力學、設計驗證 | 強度計算、耐久性評估 |
| 電力電子技術 | 併網設計、變電站 | 電力轉換、智能控制 |
| 綠能電力併網評估 | 系統整合、電網安全 | 智慧併網策略 |
| 腦機介面系統應用 | 遠端監測、操作控制 | 人機互動、資料分析 |
建立跨領域核心技術人才
培養工程、電資、機電專業整合能力
強化本土化技術研發與驗證
| 技術領域 | 應用場景 | 技術重點 |
|---|---|---|
| 結構設計 | 支撐結構、基礎設計 | 強度、耐久性、海象適應 |
| 電力系統 | 併網與變電站 | 電能轉換效率、併網穩定性 |
| 即時監測 | 遠端健康診斷 | 傳感器整合、資料即時分析 |
| 運維管理 | 設備檢修與維護 | 壽命延長、成本控制 |
遠端監測與即時診斷提升設備可靠性
實務設計驗證結合數據分析,強化本土工程能力
產學合作專案提升學生實務操作及產業應用能力
產業用地規劃:結合科研、製造與物流
商業與住宅配套:提供工程人員生活便利
公共設施整合:交通、教育與安全配套
技術本土化:加速離岸風電設備國產化
人才培育:建立跨領域人才庫,支持產業持續發展
政策支持:推動政府補助與產業園區配套
產業鏈整合:整合上游供應商、施工單位與運維企業
國際拓展:藉由技術成熟,拓展海外市場
產業鏈整合帶動就業機會增加
技術本土化降低設備成本 15~20%
年產值預計提升至 50~60 億元
強化台灣在全球離岸風電市場的競爭力
🏢 園區功能規劃
| 建築類型 | 數量 | 面積(㎡) | 功能 |
|---|---|---|---|
| 商業辦公樓 | 4 | 15,000 | 研發、辦公 |
| 獨棟研發樓 | 5 | 12,000 | 技術開發 |
| 運營服務房 | 1 | 5,000 | 系統管理 |
| 公寓 | 1 | 8,000 | 員工宿舍 |
| 商業配套 | 地下空間 | 10,000 | 商業與物流 |
北科大與中興工程的離岸風電產學合作,透過跨領域課程、實務專案、即時監測與本土化技術驗證,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打造完整人才培育及技術落地平台。結合園區規劃、產業鏈整合與政策支持,將有助於台灣在全球離岸風電市場中站穩腳步,帶動綠能產業發展、區域經濟增長與技術自主化。隨著未來 5~10 年的持續投入與發展,台灣離岸風電將成為國家減碳與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