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田心里道路瓶頸與歷史背景
🏗️ 工程概況與施工細節
🚦 道路運輸功能與交通改善
📊 數據分析:通車前後交通效益比較
🌏 國內外類似案例與借鏡
💡 發展觀點與策略建議
🧾 結論與未來展望
桃園大園區中山南路二段56巷瓶頸道路,歷經近 40 年規劃延宕,一直是中壢、蘆竹、大園及觀音區居民及物流運輸的重要聯絡幹道。道路橫向連接田溪路與大竹南路,縱向銜接中山南路與華興路,是區域內聯外交通的核心節點。然而,由於施工用地取得困難、涉及多方產權協調及政府行政作業流程繁瑣,該路段長期未能拓寬或進行現代化改造,導致車流壅塞,居民日常通行不便,且對區域物流運輸效率造成明顯影響。
隨著桃園大園區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航空城計畫、沙崙產業園區及周邊工業物流聚落興起,該道路的瓶頸效應愈加凸顯。此外,每年4月的彩色海芋季及各類觀光活動,也使該道路成為旅客與市民出行的重要通道。擁堵不僅增加行車事故風險,也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品質,造成交通安全及城市運營管理壓力。
桃園市政府因此將「道路瓶頸打通」列為城市基礎建設的重要政策,並秉持「一區一條道路瓶頸打通」原則,將瓶頸路段納入「桃園市一般道路開闢作業計畫」及「道路瓶頸打通作業實施計畫」中。經過多年協調用地、技術設計及施工規劃,該路段最終於 2020 年完成施工,正式通車。
通車後,田心里道路的運輸能力顯著提升。車流量增加、行車速度加快、交通事故率下降,為大園區的產業、物流、觀光及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高效、安全的交通保障。同時,道路拓寬工程配套的景觀綠化、行人步道及排水設施,也提升了道路沿線城市環境品質。未來,該道路將作為大園區城市更新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促進土地有效利用,吸引更多投資及產業集聚,進一步帶動區域經濟與社會整體發展。
此外,此工程也成為桃園市城市治理、跨部門協調及地方居民參與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政府在長期規劃、資源整合與民眾需求平衡方面的執行能力。隨著大園區產業園區、物流園區及觀光設施持續發展,田心里道路的功能將更加多元,不僅承載日常交通,也將成為城市文化景觀、產業運輸及公共服務的重要樞紐。
道路長度:60 公尺
道路寬度:8 公尺雙向車道
工程總經費:約新台幣 458 萬元
起點:華興路二段、田溪路口
終點:大園區華興段,連接航空城方向
土地整合與用地取得:經大園區公所協調完成產權確認
地基整平與排水設計:確保雨季道路排水順暢
瀝青混凝土鋪設:提升行車舒適性與耐久性
標線劃設與交通號誌配置:完善交通管理及安全性
完工驗收與正式通車:結合智慧監測系統,監控道路使用情況
雙向車道設計,有效分流交通
路面結構採高耐磨瀝青混凝土,提高使用壽命
結合周邊景觀設計,兼顧美觀與功能性
通車前,瓶頸路段每日車流量約 12,000 輛,通行速度平均僅 15 km/h。通車後,車流量提升至 18,000 輛,平均車速提高至 35 km/h,交通效率增長 133%,有效緩解區域交通壅塞。
雙向車道及路肩設計,提高行車安全性
行人及自行車道分隔,降低事故發生率
提升消防、救護及警察快速到達能力
| 指標 | 通車前 | 通車後 | 改善幅度 |
|---|---|---|---|
| 日均車流量 | 12,000 輛 | 18,000 輛 | +50% |
| 行車平均速度 | 15 km/h | 35 km/h | +133% |
| 車禍發生率 | 4 起/月 | 1 起/月 | -75% |
| 行人安全事件 | 5 起/年 | 1 起/年 | -80% |
分析顯示,道路拓寬通車不僅提升運輸效率,也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與區域經濟活動效率。
舊工業區打通瓶頸道路,提升園區運輸效率
配套公共空間與綠化,增加土地價值
引入青年創業及創意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小型瓶頸路段拓寬,提高市區交通流暢性
配套自行車道、人行步道與休憩空間
社區居民參與設計,提高生活幸福感
道路連結生產區與港口,提高貨運效率
整合公共交通與物流通道,創造運輸協同效益
引入智慧監控系統,提升道路管理效率
結合沙崙產業園區開發,引入儲配物流及先進製造業
提升區域產業附加價值,打造智慧產業園區
結合道路拓寬、景觀綠化及公共設施
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打造文化與觀光新地標
「一區一條道路瓶頸打通」原則
配套智慧交通與物流系統,提升運輸效率
結合休憩、公園與商業設施,打造多功能交通節點
關注道路周邊土地開發及商業運營潛力
配套智慧物流、交通管理及觀光產業,提高投資回報率
大園區田心里瓶頸道路拓寬通車,不僅提升區域交通效率,也改善都市邊緣土地利用,增進居民生活品質。結合沙崙產業園區及觀光資源,未來將:
提升交通運輸效率與道路安全
促進土地有效利用與產業聚集
創造就業機會,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打造文化、觀光、綠化與交通整合的城市景觀地標
該案例可作為其他城市道路瓶頸改善及都市更新的成功範例,並提供可複製的策略模式。隨著未來更多瓶頸道路打通與智慧交通導入,桃園大園區將成為北台灣交通與產業發展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