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基礎設施更新的必要性
🚧 工業區道路與排水改善工程
🏢 工業區服務中心建設與功能
💡 公共設施改善與產業投資誘因
📊 投資效益與經濟分析
💡 觀點與策略建議
✅ 結論
台南市自縣市合併升格以來,積極改善各主要工業區公共設施,累計投入已逾 6.59 億元,涵蓋道路刨鋪、排水設施改善與汙水廠功能提升。早期工業區道路老舊、排水不佳,加上台商回流與產業投資需求增加,更新基礎設施已成為保障企業生產安全及提升投資環境的重要措施。
基礎設施更新不僅改善道路與排水,更直接影響工業區的生產效率與安全性。市府將此列入「產經重鎮─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計畫」,整合市府自籌款與中央補助,打造安全、平整、具現代化功能的工業區環境。
隨著全球製造業競爭加劇,企業對生產環境的安全性、效率及投資吸引力要求提高。台南工業區作為地方產業重鎮,面對道路破損、淹水與老舊公共設施,若不及時改善將直接影響投資決策及經濟成長。市府透過長期規劃與逐年改善策略,打造符合現代工業需求的基礎設施環境。
截至 2019 年,台南市已完成 和順、灣裡、山上、總頭寮、佳里、永康、白河、保安及安平 等 9 處工業區道路與排水改善工程,投入經費合計 3,000 萬元。改善內容包括道路刨鋪、排水溝改建與汙水設施升級,明顯提升工業區運輸及生產安全。
累計至 2019 年底,更新改善總經費 6.59 億元,其中:
| 經費來源 | 金額 (億元) | 比例 |
|---|---|---|
| 中央補助及前瞻計畫 | 2.9 | 44% |
| 市府自籌款 | 3.69 | 56% |
道路累計刨鋪長度達 35.3 公里,排水設施改善長度達 27.3 公里,有效改善工業區淹水與道路破損問題。
| 工業區 | 改善路段 | 改善長度 (公里) | 經費 (萬元) | 完工年度 | 工程說明 | 效益 |
| 柳營科技 | 工一路、工二路、工五路 | 14.925 | 1.2614 | 107-108年度 | 路面刨鋪、標線重繪及路燈改善 | 提升運輸效率,降低車輛損耗 |
| 總頭寮 | 工七路、環園西路、環園東路 | 4.983 | 4983 | 109年度 | 增設排水系統,改善路面平整度 | 降低淹水風險,保障廠商生產安全 |
| 和順 | 主幹道 | 3.2 | 1200 | 108年度 | 路面重鋪及側溝改善 | 提升通勤及物流便利性 |
改善長度:27.3 公里,涵蓋九大工業區
主要改善項目:
側溝加深與鋪設瓦片
污水排放口改造,提升排水速度
污水廠設備更新,增加污水處理能力
投資效益:
減少工業區淹水天數平均 70%
廠房生產中斷事件降低 80%
對台商投資意願正向影響明顯
台南市政府積極規劃並投入資源,在佳里、和順、總頭寮三大工業區設立服務中心,形成區域性行政與產業支援節點。每處服務中心均依據工業區規模與產業特性設計,占地面積合理且兼顧功能需求,提供包括:
廠協會辦公空間:供地方產業協會及企業團體使用,便於舉辦會議與產業交流。
會議與研討設施:配備投影設備、視訊系統及可容納中大型會議的人數規模,滿足廠商培訓、招商、技術分享需求。
行政服務窗口:整合投資申請、補助申請、用水用電登記、環保審查等功能,簡化企業與市府間的行政流程。
此三處服務中心不僅是行政支援的核心,更是工業區公共設施的標竿,提升整體區域營運效率與產業形象。
服務中心建設對區內企業帶來多重實際效益,包括:
1️⃣ 簡化行政流程,提升效率
企業可直接在服務中心完成各項行政申請與會務活動,減少與市府各單位之間來回奔波的時間,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 提升工業區整體形象與投資吸引力
完善的服務中心象徵政府對產業的重視與支持,形成正面示範效應,有助於吸引台商回流或新投資進駐,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活絡。
3️⃣ 保障生產與營運效率
服務中心配套完善的公共設施,如停車空間、綠化休憩區、資訊網路等,不僅改善企業員工工作環境,也提升區內生產與物流效率,保障企業正常營運。
4️⃣ 促進企業交流與技術合作
透過定期會議、研討會與廠商聚會,服務中心成為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帶動產業升級,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互動與協同創新。
公共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企業投資決策,包括:
道路平整、排水完善 → 提升生產安全與物流運作效率,降低原料運輸及產品出貨風險。
汙水廠功能升級 → 滿足環境法規要求,保障企業長期營運與永續發展。
服務中心建設 → 提供行政便利及會務空間,吸引外來投資與企業設立據點,增強區域產業聚落效應。
這些公共設施改善不僅提升企業營運環境,也能有效促進資本回流與高附加值產業進駐,形成「產業—基礎設施—投資」的良性循環。
為確保公共設施改善與投資誘因最大化,台南市政府採取中央與地方資源整合策略:
1️⃣ 結合中央前瞻計畫補助與市府自籌款
透過政策性資金與地方自籌款的結合,提高基礎設施改善計畫的財務可行性與施工規模。
2️⃣ 年度分批編列預算
依據工業區道路、排水與服務中心設施現況,分年度編列改善預算,避免一次性工程造成財務壓力或施工干擾。
3️⃣ 針對急迫性區域優先投入
透過風險評估,優先改善道路破損嚴重、排水不暢或企業需求密集的區域,確保公共資源投入產生最大效益,並降低企業營運中斷風險。
4️⃣ 智慧化與數位化管理輔助
結合 IoT 監控、數據化管理系統,對道路、排水及服務中心設施進行即時監測與管理,提高維護效率與預防性維護能力。
這樣的規劃與實施策略,使工業區服務中心不僅成為行政與會務支援核心,也成為吸引投資、促進產業升級、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節點。完善的公共設施、智慧管理與策略性投資,將進一步強化台南市作為產經重鎮的地位,並帶動區域經濟長期穩定成長。
道路刨鋪長度:35.3 公里
排水設施改善長度:27.3 公里
提升工業區投資吸引力,增加台商回流意願
| 項目 | 改善前 | 改善後 | 效益 |
| 道路平整度 | 低 | 高 | 生產物流順暢、降低設備損耗 |
| 排水設施 | 不完善 | 完善 | 減少淹水風險、保障生產安全 |
| 汙水廠 | 設備老舊 | 運轉正常 | 符合法規、提升環境品質 |
1️⃣ 持續分年度編列經費,確保工業區道路與排水設施更新持續進行
為避免一次性大規模施工造成財務壓力及施工衝擊,建議台南市政府持續採用年度分期編列經費方式,依據各工業區道路老化程度、排水系統負荷量及汙水廠運作狀況,制定分階段改善計畫。此策略可確保施工品質、降低突發維修成本,同時使企業運作不受過多干擾。
2️⃣ 結合中央補助與市府自籌款,提高更新效率
在資金來源上,建議持續爭取中央政府產業發展及基礎建設補助,並結合市府自籌款,形成「雙管齊下」的資金模式。此舉不僅降低地方財政壓力,也可提升施工規模與品質,進一步加速工業區基礎設施改善。
3️⃣ 對急迫性路段優先改善,減少企業生產中斷風險
透過道路與排水系統風險評估,對坑洞頻繁、排水不良或通行壓力高的路段列為優先改善項目。這不僅可降低交通事故與設備損耗,也避免因施工停工造成企業生產中斷,保障工業區的穩定運作。
4️⃣ 建立完善的維護制度,延長道路與排水設施使用壽命
建議推動「預防性維護管理制度」,定期檢測道路結構、排水管線及汙水設施運作狀況,並建立數位化管理平台。透過智慧化監控與資料分析,可提前發現潛在問題,延長基礎設施壽命,減少突發維修成本。
5️⃣ 配合服務中心建設,提供廠商更便利的行政與會務支援
工業區服務中心應與道路及排水更新計畫同步規劃,包括廠商登記、稅務、用水、用電及會議場地管理等功能整合。透過集中化服務,降低廠商行政成本,提高區內企業營運效率及滿意度。
6️⃣ 加強公共設施與智慧監控系統整合,提高運維效率
建議在工業區內部署智慧監控系統,整合道路、排水、照明及環境監測功能,形成即時資訊平台。此舉可提高管理效率,縮短維護反應時間,同時提升工業區的安全性與管理現代化水平。
7️⃣ 評估未來投資回報率與經濟附加值,作為後續年度計畫參考
在規劃改善與投資方案時,需同時評估經濟附加值及產業投資回報率。透過數據化分析,選擇高效益、低風險的工程項目,使公共資源投入更具策略性,並形成持續改善的良性循環。
台南市政府自縣市合併以來,累計投入超過 6.59 億元改善工業區基礎設施,涵蓋道路刨鋪、排水系統改善、汙水處理廠功能提升及服務中心建設等多項工程。這些舉措不僅改善區內道路通行品質與排水效能,降低洪水及汙水溢流風險,也提升工業區整體投資吸引力,符合台商回流與新設產業投資需求。
透過年度分期規劃與系統性維護,台南市工業區將具備長期穩定運作的能力,降低企業營運風險,並促進產業聚落效應。未來,若能持續結合智慧化管理與公共設施整合,將進一步提升台南市作為產經重鎮的競爭力,並創造更多經濟附加值與就業機會,使城市發展與產業投資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