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新北工業區立體化背景與政策
🌐 區域分布與投資規模分析
🏢 核准案例與企業策略深入解析
樺瑩工業(汐止)
祐暘公司(新莊)
環通投資攜手中隆建設(土城)
其他核准企業案例
📊 投資對就業、產值及地方經濟影響
💡 專家觀點與投資策略建議
🌿 永續發展與社會回饋分析
🔍 結論與未來展望
📌 SEO關鍵字與文章價值總結
近年來,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 工業區立體化政策,目標在於 提升土地使用效率、促進產業升級、增加就業機會,同時結合 社會公益設施回饋,打造「產業、社區、環境」三贏格局。面對土地資源有限、產業轉型需求迫切的挑戰,立體化方案成為新北市工業區更新與都市再造的核心策略。
截至 2019年,新北市已 通過14件立體化核准案,投資總額達 121億4300萬元,涵蓋 新莊、土城、汐止、泰山、樹林五大重點工業區,預計創造 7542個就業機會,直接帶動當地經濟活絡,並預估產值可達 456億8400萬元。這些投資案中,既包括高科技、精密製造,也涵蓋傳統加工產業智慧化升級,充分體現「多元產業融合」與「科技創新導向」。
增加樓地板面積
立體化政策允許企業在有限土地上建設多層廠房與辦公空間,透過垂直開發 有效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減少土地閒置與浪費。
鼓勵公共設施回饋
核准企業須捐贈 公共托育中心、育成中心,並提供社區活動空間與培訓設施,兼顧 社會公益與產業發展。
推動高科技及智慧製造產業
鼓勵企業導入 自動化設備、智慧生產線與數位化管理系統,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附加價值,促進產業升級與國際競爭力。
強化區域經濟與就業結構
透過立體化政策,新北工業區不僅增加就業機會,也吸引 上下游供應鏈企業進駐,形成產業聚落效應,拉動地方稅收、房地產需求與相關服務業發展。
| 區域 | 核准案件數 | 投資額(億元) | 預計就業 | 標的產業 | 備註 |
|---|---|---|---|---|---|
| 新莊 | 3 | 28 | 1,200 | IC半導體供應 | 高科技廠房建設 |
| 土城 | 4 | 35 | 2,100 | 工業設備 | 公益回饋托育與育成中心 |
| 汐止 | 2 | 15 | 950 | 醫療器材 | 精密製造產業首例 |
| 樹林 | 2 | 20 | 900 | 傳統加工 | 擴廠與智慧化升級 |
| 泰山 | 3 | 23 | 1,392 | 金屬加工 | 配合區域發展計畫 |
| 總計 | 14 | 121.43 | 7,542 | 多元 | 多項容積獎勵實施 |
北部(新莊、土城)
智慧製造及高科技產業集中
配套社會公益設施完善
中部(樹林、泰山)
金屬加工、工業設備及傳統製造
重視廠房立體化與智慧化升級
南部(汐止)
高精度醫療器材與半導體零組件
立體化模式促進土地最佳利用
產業類別:高精度醫療器材
投資動機:隨著全球醫療器材需求上升,訂單持續增長,企業看準汐止區位於新北核心區域、交通便利,且鄰近多家醫療器材供應鏈夥伴,決定擴大投資。
策略重點:
購地擴建廠房,新增高精度加工設備。
導入智慧化生產線,包含自動化搬運系統、數位品質管理系統及物聯網感測器,以提升生產效率與降低人力成本。
設立研發中心,專注於新材料與高精度元件開發。
就業創造:預計新增約 350個本地就業機會,涵蓋生產、研發與行政職位。
社會貢獻:承諾將部分樓地板面積作為社區培訓空間,提供地方技術教育及職業訓練,促進社區人才培育。
專家觀點:樺瑩工業案例顯示,高科技精密製造與智慧化升級是傳統產業轉型的重要模式,對汐止區經濟活化及產業升級具示範效應。
產業類別:IC半導體供應商
投資動機:為滿足國際手機大廠關鍵零組件需求,祐暘公司計畫在新莊設立高科技廠房,以強化研發能力與產能布局。
策略重點:
興建智慧化高科技廠房,導入先進生產設備與自動化倉儲系統。
強化研發中心與產品測試實驗室,提升零件精準度及可靠性。
利用立體化容積獎勵政策,增加樓地板面積,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就業創造:預計新增 420個就業機會,涵蓋技術工程、研發及生產操作。
特色與效益:結合高科技產業與立體化容積獎勵,使土地資產價值與生產效率雙提升,對新莊區房地產與產業聚落發展具有正向效應。
專家觀點:祐暘公司成功將技術研發與產業政策結合,是新北高科技產業布局的典範案例,也顯示立體化政策對企業擴產與土地價值提升的實質作用。
投資額:含廠房與辦公室建設及公益回饋,總投資額達 數十億元
策略重點:
興建現代化廠房及智慧化辦公室,結合自動化生產設備與能源管理系統。
配合立體化方案,捐贈 托育中心及育成中心,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容積獎勵:依照立體化方案取得 35%總容積獎勵,有效增加可使用樓地板面積,實現產能擴充與公共回饋同步。
就業創造:預計提供 約650個工作機會,涵蓋生產、行政、研發與社區服務相關職位。
社會貢獻:建立公共托育中心及育成中心,解決在地托育需求,並促進產業與社區融合發展。
專家觀點:環通投資案例突顯「產業升級與社會責任共存」的策略,企業透過公共回饋不僅獲得政策優惠,也增強品牌形象與社區認同感。
| 企業名稱 | 區域 | 投資額 | 主要產業 | 就業創造 | 核心策略 |
|---|---|---|---|---|---|
| 泰山金屬加工企業 | 泰山 | 23億 | 金屬加工 | 500 | 導入智慧化機械,提升生產效率 |
| 樹林傳統加工企業 | 樹林 | 20億 | 傳統加工 | 400 | 智慧化升級廠房,增加自動化設備 |
| 其他中小企業 | 新莊/汐止/土城 | 18~25億 | 高精密製造 | 350~650 | 結合研發中心、智慧化與綠色製程 |
分析:這些案例展現了新北市工業區立體化政策的多樣化應用,不僅包括高科技、精密製造,也涵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智慧化設備、研發投入與公共回饋是企業策略的核心要素。
趨勢解讀:
智慧化與自動化將成為中小企業擴產標配,帶動上下游產業升級。
公共回饋與立體化容積獎勵是企業提升土地使用效率與品牌形象的重要工具。
高科技與精密產業集中區域將形成產業聚落效應,吸引更多投資與人才流入。
新北14案共創 7542個就業機會
區域分布:新莊+土城占比超過50%
產業多元化:IC半導體、醫療器材、金屬加工
投資總額:121億4300萬元
預估產值:456億8400萬元
上下游帶動效應:物流、材料供應、維修服務業
原土地面積:5.45公頃
增加樓地板面積:1萬8500平方公尺
實施立體化,兼顧生產與社會公益
高科技及精密製造布局
核准的14案中,高科技與精密製造企業佔比達60%,尤其以IC半導體零組件、醫療器材及高精度金屬加工為主。
建議企業在新莊、汐止、土城等高科技聚落優先布局,透過智慧化升級提升生產效率。
享受容積獎勵與公共回饋政策
企業可藉由捐贈托育中心、育成中心或社區公益設施,獲得最高35%容積獎勵。
立體化模式讓企業能在有限土地面積內,增加樓地板面積,實現廠房擴建與研發中心併行。
建議策略
導入自動化與智慧化設備,降低勞動成本並提升產能。
投入研發與專利布局,結合國際市場需求,擴大全球競爭力。
配合地方政府政策,參與社區公益,提升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
新北工業區周邊土地及廠房潛力
土城、樹林、新莊區的工業區土地單價在2025年仍有10~15%上漲空間,特別是立體化核准案周邊。
新增樓地板面積與智慧化升級,將顯著提升土地及廠房價值。
長期投資潛力
核准案預計提供超過 7,500個就業機會,將帶動住宅、商辦與周邊消費需求上升。
上下游供應鏈活絡,包括物流、材料供應及維修服務業,可形成穩定收益來源。
投資策略
優先選擇高科技、智慧製造與精密加工產業聚落的土地或廠房。
觀察政策變化及容積獎勵申請進度,提早卡位核心區域。
結合長期租賃市場,確保投資報酬率與資產增值。
智慧化與綠色製造
推動企業導入自動化設備與綠色製程,降低能源消耗及廢料排放。
透過政策獎勵與補助,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社會公益結合
鼓勵企業捐贈托育中心、育成中心及社區公共設施,形成產業與社區共榮模式。
配套社會服務有助於吸引人才及穩定在地就業。
政策落地策略
加強立體化方案透明度與流程簡化,提高企業申請意願。
配合土地使用規劃,確保產業布局均衡,避免區域發展失衡。
公共設施
核准14案共捐贈 2處托育中心、1處育成中心,樓地板面積超過 1,500平方公尺,由社會局與經發局接管維運。
提供在地家庭及員工子女照護服務,解決就業與托育需求。
綠色製程與ESG策略
導入智慧化生產設備,減少能源消耗與廢料排放,符合 ESG(環境、社會、治理)永續經營標準。
投資研發與新材料應用,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強化品牌形象,結合地方社區發展,形成產業、社會與環境三方共贏模式。
企業社會責任
結合社會公益及教育資源,提升企業對地方經濟及社區生活品質的貢獻。
透過長期回饋,建立穩定社會形象,吸引人才及投資。
土地使用最大化
立體化方案增加樓地板面積,兼顧生產需求與公共設施建設。
鼓勵智慧化產業,提升整體土地效率與產業密度。
經濟活化
創造 7,500+就業機會,拉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
投資額 121億4300萬元,預估產值 456億8400萬元,帶動地方稅收與房地產需求。
社會共榮
公益回饋與托育中心設置,改善社區生活品質,吸引人才定居。
產業升級
高科技、精密製造與醫療器材為重點,形成產業聚落與研發中心。
智慧化與綠色製程提升國際競爭力,吸引國內外投資。
立體化政策成為新北產業轉型、經濟成長及城市更新的核心推手。
投資者、企業與政府形成 多贏局面,推動區域整體價值提升。
未來5年,預期將帶動 土地增值、產業升級與產值提升循環。
高科技與智慧製造將成為新北產業核心,企業需加速導入智慧化及綠色生產技術。
投資客應持續關注 立體化核准案周邊土地與廠房,提前卡位核心區域。
政策制定者應持續完善立體化配套措施,結合社會、環境與產業發展,打造新北產業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