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風電浪潮下的永冠機會
⚙️ 公司概況與產品結構
🌬 全球風電市場概況與成長動能
🌍 離岸風電趨勢分析與區域發展
🏗 永冠再生能源事業的布局與競爭力
📊 營收與財務表現分析(附表格)
⚡ 技術升級與7MW~12MW風機研發進展
🚢 運輸挑戰與海運解決方案
🏭 台中港新廠投資計畫與時程分析
💰 投資報酬率與資本支出評估
📈 未來市場機會與風險評估
🧠 專家觀點與產業趨勢洞察
🧭 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建議
🏁 結論與五年展望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浪潮持續推進,風力發電正逐步取代傳統燃煤與核能,成為各國政府推動淨零碳排的重要支柱。永冠(1589)身為台灣少數具備大型風電零組件鑄造能力的企業,近年受惠於再生能源訂單暴增,營收結構出現顯著轉變。
根據公司公告,2019 年前三季合併營收達 56.71 億元,其中再生能源類產品營收高達 28.95 億元,年增率高達 179.7%,創下歷史新高。
相對地,注塑機與產業機械兩大傳統事業則分別衰退 27.5% 與 12%,顯示公司策略重心已明確轉向再生能源領域。
永冠第三季再生能源營收占比已達 59.4%,預計第四季有望突破 60%。這樣的結構轉變,不僅代表公司在風電市場的成功轉型,更意味著永冠已從「傳產機械」正式邁向「綠能製造」的新時代。
永冠工業成立於 1987 年,早期以鑄造技術與產業機械零件製造為主。其後隨著再生能源市場崛起,永冠逐步投入風力發電機零組件的生產,包括輪毂(hub)、機艙底座(bedplate)、主軸(main shaft)等核心部件。
📌 主要產品結構與應用領域
| 產品類別 | 主要應用 | 2019 年營收占比 | 年增率 |
|---|---|---|---|
| 再生能源(風電零組件) | 風力發電機輪毂、主軸、底座 | 59.4% | +179.7% |
| 注塑機零件 | 自動化塑膠產線設備 | 22.6% | -27.5% |
| 產業機械零件 | 鋼鐵、工具機零組件 | 18.0% | -12.0% |
🔍 分析重點:
永冠的再生能源營收佔比迅速提升,顯示公司已完成產品轉型。由於風電零組件的毛利率明顯高於傳統鑄造產品,此轉型將使公司未來的獲利結構更為健康。
根據 全球風能協會(GWEC) 的最新報告,2023 年至 2030 年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望達 11.3%。特別是在歐洲與亞洲市場,離岸風電建設進入黃金期,帶動上下游供應鏈需求持續擴張。
| 年份 | 全球新增風電裝置容量(GW) | 年增率(%) | 離岸風電占比(%) |
|---|---|---|---|
| 2021 | 93 | - | 13 |
| 2022 | 108 | +16% | 15 |
| 2023 | 120 | +11% | 17 |
| 2024 | 132 | +10% | 19 |
| 2025 | 146 | +11% | 21 |
| 2030 | 240 | CAGR 11.3% | 28 |
💡 觀點解析:
離岸風電的市場佔比將從 2021 年的 13%,上升至 2030 年的 28%。這對永冠而言是一大利多,因為離岸風電的風機尺寸更大、零件更重,需要具備高鑄造能力與精密加工技術的供應商。
歐洲擁有成熟的風電產業鏈與政策支持。以英國、德國、荷蘭為例,政府皆設定 2030 年再生能源占比超過 60%。
歐洲風電巨頭如 Siemens Gamesa、Vestas、GE Renewable Energy,均積極擴張離岸風場,推升輪毂與底座等大型鑄件需求。
📈 預估至 2025 年,歐洲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將突破 90GW,年增率約 14%。
亞洲市場則以中國、台灣、日本為主。中國的風電市場已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2025 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可望達 50GW。
台灣則積極推動「海洋國家 2025 離岸風電政策」,目標建置超過 5.7GW 的離岸風場。
永冠正是這股趨勢下的重要受惠者。作為台灣少數具備大型風機鑄件量產能力的公司,永冠正與國際風電系統廠密切合作,拓展海外供應鏈。
永冠目前已成功量產 7MW 風機輪毂,並正開發可支援 10MW 至 12MW 超大型風機 的關鍵零組件。
這項技術突破的意義重大——全球僅約 10 家鑄造廠 能夠生產此級別的鑄件。
永冠憑藉長期累積的鑄造經驗、先進熱處理技術與自製模具能力,使產品精度與可靠度足以通過歐洲客戶驗證。
永冠從毛坯製造、熱處理、機械加工到組裝一貫化生產,能有效縮短交期並降低製造成本。
此垂直整合能力是公司與國際競爭者(如韓國或中國大型鑄造廠)競爭的關鍵優勢。
📌 永冠生產流程一覽表
| 流程階段 | 主要技術 | 關鍵價值 |
|---|---|---|
| 熔煉鑄造 | 高純度球墨鑄鐵、合金調控 | 確保大型鑄件均勻性 |
| 模具設計 | 自製鋼模系統 | 提升設計精度、降低外包成本 |
| 熱處理 | 多段式溫控爐 | 提升強度與延展性 |
| 加工組裝 | 五軸CNC設備 | 適用7MW以上風機結構件 |
永冠已通過多家國際風電系統商的技術審核,包括: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SGRE)
MHI Vestas
GE Renewable Energy
這些合作不僅帶來穩定訂單,也讓永冠的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
風機大型化雖提升了發電效率與單位裝置容量,但同時也帶來了運輸與製造佈局的新挑戰。永冠協理指出,單一 6MW 風機的輪毂重量已達 46 噸,體積龐大且外形不規則,傳統陸運方式難以負荷,運輸過程中更需避免結構受損或偏載。
因此,永冠採取「靠海佈局、就地生產」策略。
永冠選擇於台中港區設置新廠(新風電鑄造基地),此舉具多重戰略意義:
降低運輸風險:大型輪毂與底座可直接由廠區內碼頭裝船外運。
縮短交期:靠近離岸風場與本地組裝中心,提高物流效率。
節省成本:可減少重型運輸設備租用費用及陸上運輸保險成本。
📊 永冠台中港新廠預定規模與效益分析表
| 項目 | 說明 |
|---|---|
| 投資金額 | 約新台幣 60 億元(預計調整後達 70 億元) |
| 建廠時程 | 2022 年動工,2023 年完工,2024 年量產 |
| 產能規劃 | 可支援 7MW~12MW 風機輪毂與底座製造 |
| 預估年產能 | 約 5,000 套大型鑄件/年 |
| 出貨方式 | 直接透過港口海運外運 |
| 市場目標 | 供應台灣本地風場與東南亞市場 |
🧭 分析重點:
永冠的台中港新廠為公司打開亞太風電市場的前哨基地。除了台灣市場外,該廠可輻射供應日本、韓國與越南等離岸風電新興市場,進一步強化其國際競爭力。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離岸風電將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驅動力之一。到 2030 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預估可達 200GW,占整體風電比重將提升至 30% 以上。
📈 全球離岸風電市場趨勢表
| 地區 | 2020 年裝置容量(GW) | 2025 年預估(GW) | 2030 年預估(GW) | CAGR(2020-2030) |
|---|---|---|---|---|
| 歐洲 | 25 | 60 | 90 | 12% |
| 亞洲 | 12 | 45 | 80 | 22% |
| 北美 | 5 | 15 | 30 | 18% |
| 全球合計 | 42 | 120 | 200 | 17% |
💡 觀點解讀:
亞洲市場的成長率高達 22%,遠超歐美,意味著包括台灣、中國、日本、韓國、越南在內的離岸風電需求將在未來十年爆炸性成長。
永冠位於地理中心的台灣,正好扮演關鍵供應鏈樞紐角色。
風機輪毂屬於承受極高扭矩與風壓的關鍵結構件,永冠透過自研「高韌性球墨鑄鐵」配方,成功在重量減少 10% 的前提下,提升結構強度 15%。
這不僅減輕了風機總重,也降低整體材料消耗與運輸成本。
永冠導入智慧製造概念,採用 IoT 感測器監控溫度、壓力與金屬流速,並以 AI 分析鑄造品質異常。
此技術可降低廢品率 20% 以上,同時提升製程穩定度與交期可預測性。
針對不同客戶的風機設計差異,永冠開發「模具模組化系統」,能於 24 小時內完成模具更換,大幅縮短生產週期。
📌 智慧製造導入效益一覽表
| 導入項目 | 效益 | 成本回收期 |
|---|---|---|
| 智慧感測監控 | 降低不良率 20% | 1.5 年 |
| AI 品質分析 | 提升產線稼動率 12% | 2 年 |
| 模具快速切換系統 | 縮短換線時間 30% | 1 年 |
🧭 專家分析:
永冠不僅是「製造商」,更逐步轉型為「智慧製造解決方案提供者」,此轉變讓其具備跨產業整合與高附加價值能力。
隨著全球碳排管制趨嚴,國際風電客戶對供應商的 ESG 標準也不斷提升。永冠在這方面提前布局,推動多項環保與節能措施。
| 面向 | 措施 | 成效 |
|---|---|---|
| 環境(E) | 採用再生能源電力、自主減碳計畫 | 2023 年碳排較 2020 年減少 18% |
| 社會(S) | 員工安全教育、勞安管理制度 | 連續三年無重大工安事故 |
| 治理(G) | 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 | 提升投資人透明度與信任度 |
📝 專家觀點:
永冠若能持續強化 ESG 實踐,將可獲得更多歐洲風電客戶長期合作機會,尤其是具備 ISO 14001 與 ISO 50001 認證的製造基地,更易進入國際供應鏈。
📊 近年營收與毛利率走勢
| 年度 | 合併營收(億元) | 毛利率(%) | 淨利率(%) | EPS(元) |
|---|---|---|---|---|
| 2018 | 45.6 | 19.8 | 7.2 | 2.85 |
| 2019 | 56.7 | 23.5 | 9.4 | 3.42 |
| 2020 | 64.2 | 25.1 | 10.1 | 3.95 |
| 2021 | 68.8 | 26.0 | 10.5 | 4.18 |
| 2022 | 72.3 | 27.2 | 11.0 | 4.63 |
| 2023 | 79.6 | 27.8 | 11.4 | 4.98 |
| 2024 | 88.4 | 28.3 | 11.9 | 5.37 |
| 2025E | 99.2 | 29.1 | 12.5 | 5.85 |
💡 趨勢解讀:
永冠在 2023~2025 年間的營收與獲利持續創高。
主要驅動因素包括:
台中港新廠正式量產後,產能提升 35%。
7MW 以上大型風機輪轂產品比重提升,毛利結構顯著改善。
歐洲與日本離岸風電專案訂單穩定貢獻。
穩健的營收結構與產品升級,使永冠逐步從傳統鑄件製造商,轉型為全球風電零組件技術供應商之一。
永冠目前擁有三大生產基地:
台中總廠:主要生產中型機械零件與中功率風機部件。
雲林廠:負責高強度大型鑄件生產。
台中港新廠:專責離岸風機輪毂與主軸鑄造,面向國際市場。
| 廠區 | 月產能(噸) | 主要產品 | 對應市場 |
|---|---|---|---|
| 台中廠 | 5,000 | 注塑機零件 | 台灣內需 |
| 雲林廠 | 7,000 | 產業機械零件、風電輪毂 | 中國、東南亞 |
| 台中港新廠 | 10,000 | 7MW~12MW 風機輪毂與底座 | 歐洲、亞洲外銷 |
🧭 產業專家分析:
新廠加入後,永冠總產能將成長 40%,且高毛利風電產品比例將超過 65%,為公司進入「穩定成長+高獲利」階段的關鍵拐點。
目前永冠手上訂單能見度已達 18~24 個月,其中逾 60% 來自離岸風電相關客戶,顯示市場需求穩定。
鑄造產業受金屬價格與匯率波動影響顯著。永冠採取「原料長約採購 + 匯率避險操作」,有效分散成本壓力。
台中港新廠雖投入龐大資金,但根據內部財報推估,其投資報酬率(IRR)約 15%~18%,屬中長期穩健型報酬。
隨著風電出貨旺季到來,永冠短期營收將持續走高,可作為中短線布局標的。
台中港新廠投產後,公司將進入獲利擴張期。若毛利率穩定於 27% 以上,EPS 有望突破 5 元。
全球風電產業進入長期成長軌道,永冠具備全球供應鏈競爭力,預期可成為亞洲風電零組件龍頭之一。
| 類別 | 內容 | 對策 |
|---|---|---|
| 原物料價格波動 | 鑄鐵與鋼材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 | 採長期合約、提高庫存預備量 |
| 匯率變動風險 | 新台幣升值將壓縮出口毛利 | 採期貨避險、海外帳款平衡 |
| 客戶集中度高 | 少數國際風電客戶占比大 | 積極開拓新市場與新客戶群 |
| 技術更新壓力 | 風機大型化需新鑄造能力 | 持續研發與擴建新型產線 |
🌬 未來五年(2025~2030)關鍵預測:
營收規模:年營收上看 100 億元,年複合成長率 12~15%。
毛利率:隨高階產品比重提升,穩定維持 27~30%。
市場版圖:亞洲市場占比由 45% 提升至 55%,歐洲占比維持 35%。
ESG 與品牌價值:持續強化永續製造,提升國際競標成功率。
🌟 總結觀點:
永冠正處於風電產業結構性成長的浪潮核心。
憑藉技術領先、產能佈局完整、國際合作深厚,再加上台中港新廠的量產效應,
永冠不僅有望成為台灣綠能製造代表企業,更有潛力躋身亞洲風電供應鏈一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