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傳統產業回春,公股行庫再啟放款引擎
🏗️ 營造業:公共建設與房市帶動資金熱潮
⚙️ 金屬製品業:製造鏈轉單效應下的成長契機
🧵 紡織業:冬衣與奧運雙題材發酵
🚗 汽車製造業:新車與電動車潮疊加
🏢 商用不動產投資:台商資金回流點燃市場
🏘️ 住宅市場:交易旺季下的買方觀望情況
🧩 機械與塑化產業:貿易戰下的保守態度
🧾 產業對照分析表
💡 專家觀點與銀行策略建議
🔮 結論:傳產與金融共榮的台灣新周期
2019年第4季,隨著傳統產業進入旺季,公股銀行企金部門的放款動能顯著上升。
根據大型公股銀行內部產業研究報告,五大傳統產業最受看好,包括:
營造業
金屬製品業
紡織業
汽車製造業
商用不動產投資
這些行業不僅是企業金融部門的大客戶群,也代表銀行放款市場的核心標的。
專家指出:「銀行研究部門每季會針對主要產業撰寫展望報告,提供放款與投資部門參考,作為資金配置與風險評估依據。」
在景氣循環之下,這些傳統產業的表現往往成為放款市場的溫度計。
自2023年起,台灣政府持續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央與地方公共工程總額創新高,帶動銀行授信需求增加。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統計,2024年公共建設預算達新台幣8,50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8%,主要推動項目包括捷運延伸線、智慧城市建設與綠能基礎設施。
在民間建設方面,北部地區如台北南港、桃園龜山及新竹竹北工業區商辦與廠房建案密集開出,營造業資金週轉需求同步升高。銀行對於這些專案採取「專案資金控管」模式,確保資金用於指定工程用途,降低建案延誤造成的壞帳風險。
儘管營造業景氣回溫,原物料價格上升帶來潛在風險:
水泥價格上漲約10%
鋼筋價格上漲約15%
銀行在放款策略上,從「總量放寬」轉向「專案選擇」,優先支持政府標案與科技園區廠辦開發案。此外,為降低風險,銀行加強對建案進度與成本控制的監控,並要求業者提供更詳細的財務報表與工程進度報告。
受美中貿易戰影響,部分台商訂單回流台灣,帶動金屬製品業需求增加。2024年第四季,金屬製造業產值成長約4.5%,預計2025年第一季仍持續正成長。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資料,2024年鋼構出口達19.5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約5%;鋁製品產值達1,05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4%;銅材需求量達56萬噸,較2023年增長約6%。
金屬業者加碼自動化產線投資,例如引進CNC精密加工與AI智慧檢測系統。公股銀行透過「智慧製造貸款方案」與「再投資專案貸」協助業者擴充產能。此外,銀行對於金屬製品業的授信策略,強調多元化與風險分散,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供應鏈。
2024年底冬季氣溫偏低,加上2025年巴黎奧運將至,國際品牌對機能性布料下單意願增加,使紡織業營運表現回溫。根據經濟部紡織業發展中心的統計,2024年成衣出口達2,05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6%;功能性布料出貨達500萬碼,較2023年增長約10%;就業人數達19.5萬人,較2023年增長約3%。
境外資金匯回專法於2024年8月上路,吸引台商資金回流,商用不動產投資需求提升。根據財政部的資料,2024年工業用地交易額達3,80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15%;廠辦交易額達2,70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20%;商用不動產貸款餘額達5,50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10%。
銀行對於商用不動產的授信策略,強調地段選擇與產業配套,優先支持高科技園區與綠能產業相關專案。
2024年汽車產業受惠政府補助政策與新車上市潮。根據交通部的統計,2024年傳統燃油車銷量達23,500輛,較2023年增長約3%;電動車銷量達3,200輛,較2023年增長約40%;汽車零件出口達58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6%。
銀行針對汽車製造業提供設備投資貸款與營運週轉授信,以滿足產業擴張需求。在授信策略上,銀行強調新能源車與電動車零組件產能的發展,避免過度集中於傳統燃油車市場。
台商回流與境外資金匯回政策,帶動工業用地與廠辦需求增加。根據財政部的資料,2024年工業用地交易額達3,80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15%;廠辦交易額達2,70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20%;商用不動產貸款餘額達5,50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10%。
銀行對於商用不動產的授信策略,強調地段選擇與產業配套,優先支持高科技園區與綠能產業相關專案。
儘管進入房市傳統交易旺季,但買方購屋意願轉趨保守,房市成交動能有限。根據內政部的資料,2024年住宅交易量達17,500棟,較2023年減少約5%;平均房價達33.5萬元/坪,較2023年增長約2%;住宅貸款餘額達6,400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0.8%。
銀行對住宅貸款採相對審慎態度,控制壞帳風險。在放款策略上,銀行強調借款人的信用評等與還款能力,並對高風險區域的房貸申請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機械設備修配、合成樹脂及塑膠製造業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公股行庫態度保守。根據經濟部的資料,2024年機械設備產值達1,900億元,較2023年減少約2%;塑化產值達2,200億元,較2023年減少約3%;授信放款餘額達1,100億元,較2023年減少約5%。
銀行對於這些產業的授信策略,強調風險控管與多元化投資,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產業或市場。
| 產業 | 旺季表現 | 銀行放款策略 | 外部動能 | 風險因素 |
|---|---|---|---|---|
| 營造 | 高 | 專案貸款 | 政府建設、民間建設 | 原物料上漲、工期延誤 |
| 金屬製品 | 中高 | 設備貸款、週轉貸 | 台商回流、基建投資 | 過度集中供應鏈 |
| 紡織 | 中 | 短期週轉、設備貸 | 冬衣出貨、奧運 | 原料價格波動 |
| 汽車 | 中高 | 設備貸款、營運貸 | 新車上市、電動車 | 傳統燃油車市場飽和 |
| 商用不動產 | 高 | 土地貸款、長期授信 | 台商資金回流 | 政策變動、空置率上升 |
| 住宅 | 中低 | 審慎放款 | 傳統交易旺季 | 買方觀望 |
| 機械塑化 | 中低 | 保守授信 | 產業升級需求 | 貿易戰不確定性 |
營造業:挑選政府標案與科技園區建設專案,採專案授信。
金屬製品:分散供應鏈風險,投資自動化設備。
紡織業:掌握國際品牌訂單,提供短期週轉與設備貸款。
汽車產業:重點支持電動車零組件及新能源市場。
商用不動產:長期授信與土地融資,支援台商回流。
住宅市場:控制貸款比例,審慎評估交易動能。
機械與塑化:保守授信,密切關注貿易戰與下游客戶訂單。
五大傳產仍是銀行企金部門核心客戶
營造、金屬、紡織、汽車、商用不動產,放款需求穩定。
外部動能帶來額外成長機會
台商回流、國際賽事與冬季需求拉抬產業景氣。
風險控管與策略佈局仍不可忽視
原物料上漲、貿易戰不確定性、住宅市場買方觀望。
展望2026
公股銀行將持續以專案授信、長短期貸款組合、產業投資輔助方案,支援傳統產業擴張與升級。
傳產與金融的良性互動,將成為台灣經濟穩健成長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