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產業園區編訂係遵奉行政院前孫院長為解決桃園市濱海四區所面臨難題,於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專程蒞臨實地考察所作之裁示,並為配合政府改善投資環境,因應台灣北部地區工業引進帶動沿海地區之繁榮,而開發之政策性產業園區為配合工業引進用地需求量及開發資金籌措需要,於民國七十一年二月起在桃園市觀音區分三期開發,至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完成。開發總面積632.12公頃,係一綜合性產業園區,此項開發對當地的繁榮與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本產業園區公共設施完善,主要為:
本產業園區總開發面積為632公頃,建廠工業用地451公頃。
| 行業別 | 家數 | 比例(%) |
|---|---|---|
| 化學工業 | 122 | 31 |
| 金屬工業 | 70 | 18 |
| 電子工業 | 48 | 12 |
| 紡染工業 | 35 | 9 |
| 機械工業 | 27 | 7 |
| 塑膠/橡膠 | 24 | 6 |
| 其他 | 15 | 4 |
| 汽車 | 14 | 4 |
| 食品/飲料 | 11 | 3 |
| 非金屬 | 9 | 2 |
| 紙業 | 6 | 2 |
| 藥品 | 4 | 1 |
| 其他運輸 | 3 | 1 |
| 倉儲/批發業 | 4 | 1 |
觀音產業園區分布大崛溪右側及富林溪左右兩側,周圍有林帶、防風林。服務中心位於成功路二段與工業五路交界處。
點選上圖另開新視窗顯示原始大小廠商位置平面圖
觀音產業園區位於桃園縣觀音區西北部,近鄰台灣海峽,介於大堀溪與富林溪之間,繫鄰觀音區草漯地區都市計劃北界,距基隆港七十公里,台北市四十五公里,桃園市二十四公里,中壢市一十五公里,桃園機場七公里,適位於台北都會區之外緣地帶,對外交通以台十五線為主

觀音產業園區地理位置圖

觀音產業園區交通路線圖
觀音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原係由本局所屬觀音產業園區服務中心環保組操作、營運,因近年該產業園區內部分廠商轉型為高科技產業,排放廢水量激增,致本產業園區配合辦理污水處理廠容量擴增、擴建事宜。
茲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期於扶植國內新興環保市場,經評估擬採用公辦民營之方式,將產業園區下水道系統委託公民營機構進行經營、管理及擴建,藉由民間企業化之經營理念及靈活之彈性,提升產業園區下水道系統之營運績效及加速擴建時程。
本局除每年向所委託之得標廠商收取權利金外,另可於得標廠商產生累計盈餘後,收取一定比例之回饋金,如此不僅可增加經濟部產業園區開發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會)之收入,並可將得標廠商創造之利潤回饋給各產業園區內之廠商,以達到三贏之目標。
元山林開發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民國一百零五年八月一日起至民國一百二十年七月三十一日止。
委託範圍包括所有為維持下水道系統正常運作所需之全部工作及費用負擔等,如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檢視、清理、維護;揚水站、污水及污泥處理設備之操作、維護、更新;因應廢污水量增加或法規修改所需之擴建或提昇處理等級建設;水質取樣分析;污水處理廠辦公室及各建築物之維護及清潔管理;污水處理廠之環境清潔;對違規排放廢污水(包括排入雨、污水下水道或車運傾洩等)之管理或查報;以及下水道與其他環境保護等相關法令所規定之工作等,皆包含在內。



本產業園區編訂係遵奉行政院前孫院長為解決桃園縣濱海四鄉所面臨難題,於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專程蒞臨實地考察所作之裁示,並為配合政府改善投資環境,因應台灣北部地區工業引進帶動沿海地區之繁榮,而開發之政策性產業園區。
為配合工業引進用地需求量及開發資金籌措需要,於民國七十一年二月起在桃園縣觀音區三期開發至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完成。
開發總面積632公頃,係一綜合性產業園區,此項開發對當地的繁榮與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觀音產業園區位於桃園市觀音區,桃園市地處台灣本島西北部,腹地呈現西北向東南之狹長形,東北面緊靠台北都會區,西南側銜接新竹縣,東南面以雪山山脈與宜蘭縣相鄰,西北部面向台灣海峽。觀音區位於桃園市西北部,西面為台灣海峽,東北邊為大園區,東南邊為中壢區,南邊為新屋區。
| 開發期間 | 面積(公頃) |
|---|---|
| 第一期:71年2月至73年2月 | 150.6 |
| 第二期:73年3月至75年2月 | 209.8 |
| 第三期:76年11月至79年12月 | 271.6 |
| 計合 | 632 |
| 項目 | 一期 | 二期 | 三期 | 四期 | 五期 |
|---|---|---|---|---|---|
| 單元設計處理水量(CMD) | 10,400 | 20,800 | 35,800 | 46,200 | 56,200 |
| 建設費用(萬元) | 23,859 | 43,282 | 36,298 | 15,812 | 24,000 |
| 建設期間 | 76年11月~78年2月 | 86年6月~87年8月 | 95年10月~96年12月 | 103年01月~103年07月 | 105年8月~107年7月 |
| 處理方式及新增處理流程 | 傳統生物處理 | 增加傳統生物處理槽體設施 | 新增高壓氧化處理程序 | 增設薄膜生物處理程序 | 修改及增設薄膜生物處理程序-薄膜系統模組 |
| 建造原因 | 產業園區開發 | 增加廢水處理能量 | 藉由氧化程序處理廢水中有機及無機物,精進廢水處理效率 | 提升單位體積處理效率及增進處理分解物質 | 修改及新增薄膜處理系統,精進固體顆粒攔截效率並藉由薄膜生物處理,使水分子通過薄膜,達到水質淨化作用 |
本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採用2套流程處理園區廢水,分別為傳統的活性污泥曝氣法,以及目前廣泛應用的新興技術-活性污泥膜濾法(MBR),均可有效將園區廢水轉變為合乎國家放流水標準之水體,且廢水所含之污泥亦藉由污泥乾燥機脫除至系統外,上述流程循環操作不停歇,以維護環境永續。

目前污水廠設計處理水量為57,500 CMD,經核准排放許可水量為 52,727 CMD。
本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設有計畫主持人、廠長、行政組、操作組、維護組、前處理管制組、檢驗組,共計25~30人。
觀音產業園區營運中心計畫主持人
│
廠長
│
┌─────┬─────┬─────┬─────┬
行政組 操作組 維護組 前處理管制 檢驗組
2025/05/01
一、觀音產業園區之產業用地區屬產業用地(一),且依該用地類別僅提供可容許進駐行業別依據「產業園區各種用地用途及使用規範辦法」第三條規定辦理,非任何行業別均得進駐、使用產業用地。
二、基此,為利廠商掌握本園區產業用地之使用限制,爰公告提供本園區之容許引進產業類別 (詳如附件一)、設立於本園區內之進駐廠商得依「產業園區用戶申辦污水納管或聯接使用查檢作業程序」辦理納管聯接作業(詳如附件二)、環評管制規定(如屬環評園區、特殊性工業區等,詳如附件三)等相關限制資訊,依上開相關文件資料規定辦理,以供廠商查詢。
三、廠商進駐前如有疑問,得洽詢本服務中心,瞭解本園區得引進之產業類別,以利掌握園區產業配置及相關資訊。
四、本中心洽詢電話: 03-4830400#6502
相關資料:
相關網址:
觀音產業園區的設立源於行政院前孫院長於民國六十八年對桃園濱海四區的考察裁示,旨在解決當地發展困境,並配合政府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北部工業帶動沿海繁榮。園區自民國七十一年二月起分三期開發,至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完成,總開發面積達632公頃,是一個綜合性政策性產業園區,對當地經濟與繁榮發展具有重大貢獻。
園區公共設施完備,包括道路、排水系統、污水下水道、自來水供應、電力與電信系統,以及綠化林帶、北區檢驗中心和消防大樓等,確保廠商營運與環境品質。工業用地451公頃,廠商涵蓋化學、金屬、電子、紡染、機械、塑膠橡膠等多種行業,分布於大崛溪及富林溪兩側,服務中心位於園區中心,形成良好的產業布局。
交通便利,園區鄰近台北、桃園、中壢及桃園機場,並可透過國道與快速道路、自行車或大眾運輸系統便捷進出。
污水處理廠由服務中心環保組原操作營運,因園區高科技廠商增多,廢水量激增,遂採公辦民營模式委託元山林開發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提升系統營運效率並加速擴建。污水處理廠現行設計處理水量為57,500 CMD,採活性污泥曝氣法及活性污泥膜濾法(MBR),確保廢水達國家排放標準,污泥經乾燥機排出。廠區人員編制完整,涵蓋行政、操作、維護、前處理管制及檢驗組等,確保污水處理廠穩定運作。
園區入區規定明確,僅允許符合法規規範的產業進駐,並提供廠商查詢及申辦納管聯接等服務,確保園區產業布局與環境管理符合政策要求。
整體而言,觀音產業園區自開發至今,不僅完善了基礎設施與環保系統,還促進了多元產業發展,形成北台灣重要的工業聚落,對地區經濟、環境永續及投資環境改善皆具有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