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產業園區係由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策動推動,中興工程顧問社負責工程規劃設計監造,中華工程公司負責開發施工,於66年11月開發,至67年12月底完成並公告出售。
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為促進宜蘭縣地區工業發展,於69年編定開發利澤產業園區。當時於完成臺二線公路以西部份產業園區及住宅社區之開發工程後,由於經濟不景氣影響而暫緩開發。
76年,台塑企業為興建石化中、下游工廠,購置本產業園區臺二線公路以東約291公頃土地;然因地方基於環保考量爭議,致土地未能再法定期限內建廠使用,強制買回重予規劃增設公共設施系統,俾利中小企業建廠使用。
龍德產業園區是一個大型的綜合產業園區,總開發面積共計236 公頃,其中工業用地175.64公頃、相關產業用地2.69公頃、公共設施用地27.67公頃、社區住宅用地30.09公頃。
龍德產業園區廠商概況
前三大產業類別:

龍德產業園區平面配置圖
利澤總開發面積共計330 公頃,其中工業用地214.48公頃、相關產業用地7.75公頃、公共設施用地85.23公頃、社區住宅用地22.5公頃。
利澤產業園區廠商概況
前三大產業類別:

利澤產業園區平面配置圖
產業園區污水處理
| 項目 | 內容 |
|---|---|
| 處理方式 | 化學加生物法 |
| 平均日處理量 | 3,372 噸/日 |
| 設計處理量 | 5,008 噸/日 |
| 平均水量收費率 | 85% |
產業園區污水處理
| 項目 | 內容 |
|---|---|
| 處理方式 | 活性污泥處理法加三級混凝沉澱 |
| 平均日處理量 | 2,466 噸/日 |
| 設計處理量 | 6,000 噸/日 |
| 平均水量收費率 | 82.69% |
本產業園區位於宜蘭縣五結鄉與蘇澳鎮交界處;北臨宜38號公路,東界海岸防風林,南濱新城溪,西側有台2號公路貫穿其間;公路以東為產業園區主要部份,約290.3公頃;公路以西為產業園區之住宅社區, 佔地32.4公頃,另配置7.2公頃之工業用地,合計產業園區總面積330公頃。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長約 900公尺。
本產業園區西北距宜蘭市約17公里,西離羅東鎮約6公里,南蘇澳港約5公里,西南隅緊鄰龍德產業園區。地理位置居宜蘭的輻輳。北宜高速公路、蘇澳港和羅東火車站近在咫尺,產業園區對外交通運輸十分便捷通暢。
距蘇澳港僅5公里,目前蘇澳港尚有5百餘萬的空間,營運量餘裕,海上運輸四通八達。
本產業園區為綜合性產業園區,下水道系統係採分流制,分為雨水下水道及污水下水道兩系統。產業園區內各種人員經由各項衛生設備及浴室、廚房、衣物清洗等所排出之污水與工廠於生產過程中所排放之工業廢水,經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於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至龍德大排,再匯入新城溪。
污水處理廠總面積為5.13公頃,廠區分佈於三處,分別為主體廠(面積4.43公頃)、應急廠(面積為0.3公頃)及利澤前處理廠(面積為0.4公頃)。應急廠距主體廠約650公尺,利澤前處理廠距主體廠約4公里。主體廠位於全區最高點,龍德及利澤產業園區大部份區域廢(污)水均靠加壓抽送至主體廠處理,僅少部份區域以重力輸送。
本廠之設計計畫污水量為平均日5,000立方公尺,其處理方法主要係採活性污泥生物處理。藉曝氣池環境馴養微生物,利用水中溶氧,進行新陳代謝,分解水中部份有機性污染物,其處理效率以去除綜合污水中之有機性物質(以BOD5表示)及懸浮固體物(以SS表示)之百分率表示。對於本廠難以處理或對其功能有害之污染物,則由工廠預先處理至符合進廠限值後,方可排入本產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
| 項目 | 設計 | 操作現況 |
|---|---|---|
| 平均處理水量 | 5,000 CMD | 3,154 CMD |
| 最大日處理污水量 | 7,000 CMD | 4,854 CMD |
| 最小日處理污水量 | 1,500 CMD | 1,682 CMD |
| 進流20℃(BOD5) | 250 mg/L | 98 mg/L |
| 進流SS | 250 mg/L | 153 mg/L |
| 進流COD | 500 mg/L | 353 mg/L |
| 放流BOD | 20~40 mg/L | 10 mg/L |
| 放流SS | 20~40 mg/L | 7 mg/L |
| 放流COD | 74 mg/L | |
| 20℃(BOD5) mg/L總處理效率 | 約80~90% | 90% |
| SS mg/L總處理效率 | 約80~90% | 95% |
本廠廢水來源含兩個收集系統,一是利澤產業園區廠商污水及頂寮社區污水經污水管線收集系統至利澤抽水站做曝氣沉砂處理後抽至龍德污水處理廠調和池。二是龍德污水收集系統經由區內三座中繼站抽送至進流抽水站,經機械式自動攔污柵欄除水中粗大雜物,再經由四部沉水式抽水機經記錄器計(此為進流抽水站系統每日抽送1500CMD~5000CMD處理量)抽送至曝氣沉砂除油池,於此池中將較重之顆粒或砂礫之無機物沉降去除,並可攔除水面,其餘廢水流至調和池,及利澤東區抽水站由污水下水道管線收集系統流經封閉式螺旋抽水機抽送至人工機械式攔污柵,經自動機械式攔污柵欄除水中粗大雜物,再經由曝氣沉砂池除砂機去除沙礫後由50Hp抽水機抽送至龍德污水處理廠調和池,每日約500CMD~1000CMD,在調和池匯集調節水量,並藉表面曝氣機調和水質(此為調和池系統),而後廢水由定量抽水機抽至初步沉澱池,先行沉澱去除部份BOD、COD及SS。
由於本區大部份皆屬食品廢水,故只偶而加酸、鹼液及硫酸鋁中和水質(此為初沉系統)。經此進入曝氣池與迴流污泥在此池曝氣,分解水溶性及非沉降性之有機物,並維持活性污泥之活性(此為曝氣池系統)。污水及活性污泥混合液由此進入二次沉澱池,沉澱後之污泥依操作參數部份迴流、部份廢棄,廢棄污泥在混合槽與初沉池污泥及各單元浮渣混合後,抽至濃縮池濃縮後,再引入消化池經好氧消化後,視情況作脫水或曬乾處理(此為污泥處理部份)。二沉池上澄液經溢流堰流出後進入三沉池,在此可視水質好壞添加各項處理藥劑,除酸鹼中和外也可加入混凝劑(如PAC)及高分子助凝劑(如 POLYMER) ,甚至可為去除色度適度添加除色劑(如:次氯酸鈉)改善廢水之透視度後再行排放。
放流水部份除回收利用,經加壓站供給本廠綠化及水封用水外,其餘則經產業園區雨水下水道排放至承受水體新城溪。

處理流程圖
本產業園區現有廠商334家,已納入污水處理廠處理241家,自行排放1家,未納管0家,建廠中及停工等92家,納管率為100%。
2025/04/29
一、龍德產業園區為法規所定產業用地(一)及產業用地(二),依法僅供特定行業或產業使用,非所有產業均可進駐。基此,為利廠商掌握本園區產業用地之使用限制,特此公告本園區得引進之產業類別。 (相關資料如附件、連結),供廠商查詢。
二、龍德產業園區非為環評管制園區,惟特殊性工業用地目前達24.37%,服務中心將持續掌握園區特殊性工業變化情形。
三、廠商進駐前如有疑問,得洽詢本服務中心,瞭解本園區得引進之產業類別,以利掌握園區產業配置及相關資訊。
四、本中心洽詢電話:(03)9909128 #8498
相關網址:
2025/04/29
一、利澤產業園區為法規所定產業用地(一)及產業用地(二),依法僅供特定行業或產業使用,非所有產業均可進駐。基此,為利廠商掌握本園區產業用地之使用限制,特此公告本園區得引進之產業類別。 (相關資料如附件、連結),供廠商查詢。
二、利澤產業園區非為環評管制園區,惟特殊性工業用地目前達4.43%,服務中心將持續掌握園區特殊性工業變化情形。
三、廠商進駐前如有疑問,得洽詢本服務中心,瞭解本園區得引進之產業類別,以利掌握園區產業配置及相關資訊。
四、本中心洽詢電話:(03)9909128 #8498
相關資料:
相關網址:
龍德與利澤產業園區自設立以來,經歷了規劃、開發及營運的完整歷程,展現出台灣中小企業產業園區發展的典範。整體而言,可歸納如下重點:
設立緣起與開發成效
兩園區皆由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策劃推動,並由專業顧問與工程公司負責設計、監造及施工。龍德園區於1967年底完成並公告出售,形成完整的綜合性產業園區;利澤園區雖因經濟因素暫緩開發,但後續經台塑企業投入與公共設施增設,順利提供中小企業建廠使用,兼顧地方環保與產業發展需求。
公共設施與基礎建設完善
兩園區在道路、路燈、供水、供電、污水排放及綠地配置上均具備完善規劃,並配合警消、通信等公共服務,提供安全且便利的營運環境。利澤園區面積更大,綠帶與公共設施比例較高,有助於環境永續及產業群聚。
土地配置與產業定位明確
兩園區均依產業特性分配工業、公共設施及住宅用地。龍德園區以金屬製品、機械設備及食品製造為主;利澤園區則以食品製造為核心,輔以金屬製品與機械設備。明確的產業定位有助於資源整合與園區競爭力提升。
環境保護與污水處理完善
兩園區皆設有污水處理系統,龍德採化學加生物法,利澤採活性污泥法加三級混凝沉澱,污水處理效率高,放流水符合排放標準。廢水納管率達100%,有效確保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妥善處理,兼顧環境永續。
交通便利與區位優勢
兩園區均位於宜蘭重要交通樞紐,鄰近北宜高速公路、台2號公路及蘇澳港,並有鐵路與海運連結,對外運輸便利,有利產業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
入區規範明確
兩園區皆明訂產業用地類別及進駐限制,保障園區產業結構合理與土地使用合規,並提供服務中心諮詢,協助廠商掌握產業配置與相關資訊。
龍德與利澤產業園區在規劃、公共設施、產業分布、環境保護及交通區位等方面均表現優異,是宜蘭地區重要的產業發展基地。兩園區的成功運作不僅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完善的營運環境,兼顧環保與社會效益,具示範效應。未來可持續透過智慧化管理、環保升級及產業鏈整合,提升園區的國際競爭力與永續發展潛力。